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王红茹)“当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安全意识和能力突出时,公共安全治理效能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马宝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马宝成看来,当前,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流行病扩散等突发事件在基层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应急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公众安全意识和救援能力不足的现实,我国在针对广大公众的应急教育实践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规范和效能突出的实践探索。”马宝成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公众应急教育,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他为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完善公众应急教育体系;其次,要推动应急管理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第三,要持续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社会化应用;第四,要打造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数字化平台,不断创新和丰富公众应急教育形式。
责编:孙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