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财潘东:银行理财公司做好普惠金融需把握好“三个关系”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 2023年12月23-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第十届)在深圳顺利召开。在“普惠型财富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从资管行业和理财行业视角出发,分享了对做好普惠金融的实现和思考。

微信图片_20231229150308.jpg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潘东表示,过去,银行理财公司在推进普惠金融的低门槛、低费率、稳健收益和场景融入、温暖陪伴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从资管行业和理财行业的视角出发,普惠金融应具备三个特征:公平性、适当性和受益性。

“普惠首先是要解决公平的问题。” 潘东说,在过去4年,银行理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之前,个人投资者要有5万元以上在银行才可以购买理财产品。资管新规之后,净值型的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降至1万元起。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降至1元。2020年,许多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发行了1分钱起购的产品,通过低门槛起点确保普通大众都能获得财富管理服务,实现了准入的公平。

她表示,除了“有没有”之外,普惠理财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贵不贵,好不好。普惠金融不是简简单单的降低准入门槛,这只是准入的环节,要真正做好普惠金融,还要通过过程的适当性,确保结果的受益性,要让投资者拥有获得感,资产管理行业要做好全流程的管理和服务。

“现在银行理财有1亿客户,2019年全行业理财公司的客户数是这个数字的1/3。也就是说过去4年,全行业客户数增加了三倍。”潘东表示,这也意味着行业仅服务了全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从普惠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空间。与此同时,理财客户仍以投资R1和R2产品为主,对于R3以上的产品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认知。未来,资管行业做好普惠金融,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

潘东认为,从银行理财角度看做好普惠金融,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产品准入的低门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者教育的关系;二是产品及投资策略与投资者客群多样性差异化的适配的关系;三是普惠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关系。同时,资管机构要利用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改进触客方式,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