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底色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绿色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底色。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各方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分享和展示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效,增进绿色发展共识和行动,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丝绸之路,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十年来,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践行绿色责任,推进绿色领域的国际双边与多边合作;另一方面,还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和智慧,共同探索最优发展路径,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006.jpg

巴基斯坦Nauseri,尼鲁姆—杰卢姆水电项目的主水坝。这一水电项目是中国在巴基斯坦承建的最大水电项目,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度世界罕见。

绿色丝路——从愿景变为现实

“如果没有地球,我们的子孙将居住在哪里?”在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说道。

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共识。十年间,从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到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目前,中国已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在参加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时,多位参会代表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赞许。

“‘绿色丝绸之路’为我们构建了共同的绿色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希望在绿色发展方面借鉴中国经验,“期待我们进一步加大合作,为人类的绿色未来奠定基础”。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发言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将为促进国家间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的智慧塑造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原则,那就是根据多极化共享包容多样和可持续的愿景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同时,高质量的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说。

缅甸若开邦皎漂,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马德岛。

迪拜电力和水务局运营的Hassyan电力和水利综合设施。

中国方案绿色成果惠及共建国家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市区东北约50公里的波斯湾海岸线附近,全球最大的反渗透式海水淡化项目正在顺利运行。该项目全部投产后,每日可产水90万吨,满足当地近200万人口的人均用水需求,将极大地缓解阿联酋淡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作为阿布扎比塔维勒海水淡化项目的总承包商,中国电建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项目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反渗透淡化技术。与传统蒸馏法相比,反渗透技术消耗的电力更少。项目还配套了光伏补偿系统来进一步减少电力消耗,充分做到节能环保。此外,该项目提取淡水后的液体主要是浓盐水,可以直接排放进海洋中,从而达到无污染排放。

阿布扎比塔维勒海水淡化项目是中国技术助力越来越多国家绿色发展的缩影。 事实上,从沙特阿拉伯的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到哈萨克斯坦的札纳塔斯风电场,从摩洛哥的努奥塔式光热电站项目到阿根廷的孔拉水电站项目,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一批批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成为引人注目的绿色标识。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欧洲环保协会总裁兼创始人桑顿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各国可以利用中国先进技术和制造能力助力本国能源转型,实现全球绿色发展。

位处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虽然常年缺水,但是光照充足,风能充裕。这也让光伏和风电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清洁能源的首选。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光伏项目,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全部选用隆基最新N型组件产品Hi-MO7。该组件特别适合应用于地表反射率高、环境温度高的荒漠戈壁。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发电23亿千瓦时,约减少天然气年消耗5.88亿立方米。

杜尔别克·奥塔约诺夫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亚代表处的经理,在采访中他表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绿色转型中,中国企业正发挥着巨大作用。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隆基绿能还为当地的年轻人开展培训,以增加和提高他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减少碳排放、使用清洁能源之外,发展绿色交通同样成为各国共识。在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中国在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全球交通合作,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技术与经验分享,帮助共建国家加强交通减排能力建设,让绿色交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作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中国新能源汽车也随着“一带一路”加速了出海进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企业之一,吉利控股集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旗下品牌宝腾已经连续4年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在马来西亚市场排名第二。此外,吉利在马来西亚本地拥有约180家本土供应商,本地采购金额也从2018年的约31亿元增加到超76亿元,增幅为147%,深入参与到当地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不仅有助于当地完善新能源汽车工业体系,也对推动吉利品牌国际化发展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有重要意义。

资金融通向“绿”而行

绿色金融是推动“一带一路”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绿色丝绸之路可以助力快速实现能源转型,为每个人带来清洁、可负担的电力,走上真正的‘净零’之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致辞时强调,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加快推进能源转型,这需要发达经济体凭借其更强的金融和技术能力率先采取行动,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得到金融和技术支持,加速其经济脱碳,满足其发展需求。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6月份,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面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绿色发展需求,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与全球共享绿色金融研究成果和发展机遇。

在政策支持下,中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共建国家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交通运输等领域支持力度,融资支持一批绿色项目,助推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16年12月启动施工的阿联酋迪拜哈翔清洁燃煤电厂一期项目,是迪拜水电局根据《2030迪拜整体能源战略规划》建设的中东地区首座燃煤电站,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东地区首个有中资企业和丝路基金参与投资的电站项目。该项目由中国银行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和离岸账户行为其提供融资,其中中资银团提供了近四分之三的资金。该电站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燃烧、脱硝、除尘及脱硫等技术,保证电厂运行期间排放指标优于世界同类型机组,最大程度减少大气污染,投运后可为迪拜提供约20%的电力能源。

2017年8月开工的安哥拉凯凯水电站是安哥拉乃至非洲最大的水电站项目,被誉为安哥拉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9.8亿度,将满足安哥拉50%以上供电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该项目建设,平安银行通过上海自贸区FT账户参与了该项目融资,这是平安银行首次与主权国家开展信贷服务,也是平安银行首笔中长期买方信贷融资,从2018年6月开始平安银行已投放6400万美元,目前仍在按照工程进度持续放款中。与此同时,平安产险主承70%份额,保额高达45亿美金,为项目的安全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金融服务支持方面,截至2023年5月底,中国平安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已累计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和项目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并提供超1.2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20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