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激活县域发展源头 趟出乡村振兴新路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石青川)10月13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在广西河池南丹县举办全国脱贫县加快发展案例交流现场会,包括广西、陕西、重庆、山西等十余省市区的相关单位参会。在会议中,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被大会列为3个县级参会单位之一,并被邀请在会上介绍典型经验。

作为地处皖西南边陲、一面靠山三面临水的望江县,2011年被列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和贫困革命老区县,2017年列入安徽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直到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相对较差、“家底”相对薄弱的县,为何被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列为加快发展典型?

当日出席会议的望江县委书记汪久清作了题为《激活县域发展源头水 趟出乡村振兴新路子》的交流发言,从这个发言中,也许能看出“望江趟出乡村振兴新路”的端倪。

打好“绿色生态牌”奏响“乡村振兴曲”

汪久清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原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和贫困革命老区县,在脱贫摘帽后,望江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望江县力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扮靓生态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先后投入资金5.3亿元,在全县乡镇政府驻地、农村中心村及自然村庄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4处,完成9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1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1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发动全民参与清洁望江行动,2023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3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集镇污水治理率均达85%,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2%以上,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和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率分别达80%、83%。

同时,望江县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到100%。立足生态优势,融合山水资源,拓宽“生态+”发展路径,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乡(镇)一产、一村一品”建设,成功培育薄壳山核桃、瓜蒌、黑木耳、油茶、生态蔬菜、稻虾联种、网箱黄鳝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01家,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产业联合体6家,发展家庭农场1853家,截至2022年,望江县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70个,一个个空壳村正在变成小康村。

11.jpg

把乡村振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推进

实际上,早前一个月的9月18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曾率调研组来望江县开展专题调研。

在望江县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望江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走进凉泉乡太阳山融园、凉泉乡兴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凉泉乡壬辰占村渔光养殖有限公司、凉泉乡云艾堂艾草制品有限公司、长岭镇乡村振兴产业园、赛口镇兴龙村“北粮蒸香”食品馅料加工、赛口镇大河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高士镇网箱养鳝基地、高士镇产业综合体、高士镇甲鱼养殖基地等地,详细了解望江县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完善、乡村建设与治理、低收入人群增收、新零售电商产业、乡村旅游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并重点就纺织服装、特色种养、绿色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县域经济提升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调研组指出,通过调研和座谈会交流,发现望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好、发展快、成效高;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范围广、亮点多、成色足;特别在联农带农工作上,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也与汪久清在会议上的发言有共通之处。在发言中汪久清表示,望江县紧扣有效衔接,聚力工作机制衔接、防贫机制衔接、帮扶机制衔接,推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三个乡村”,全力促进乡村发展、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进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把握政策机遇,推动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工业支撑持续增强、第三产业活力迸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激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汪久清介绍,下一步,望江县将按照“1+2+N”发展思路,坚持把乡村振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统筹、谋划和推进,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将滨临长江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探索建设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