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的“绿色目标”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

“这届赛事将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包括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政策等。”922日,前来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评说。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令人振奋的是,杭州亚组委还提出一个全新目标——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而杭州亚运会作为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仅运动员就有1.2万余名。从场馆建设、赛事运行到每位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碳排放。这样的目标可以说是把低碳环保理念推向极致。

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在东道主的用心细化下,正在变得触手可及。比如,《“无废亚运”提升行动方案》推行绿色住宿、无纸办赛等,提出办会物资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包括绿色能源供应在内的8个专项行动。

56个亚运场馆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每位亚运村“村民”拥有首个低碳账户……一张张落在实处的绿色成绩单,让绿色亚运蓝图照进现实,更向世界交出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答卷。

5.png

随处可见的“绿色亚运”

潮起亚细亚,亚洲齐欢腾。9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一场充满绿色创意的开幕式拉开杭州亚运会的大幕。

与往常重大体育赛事开幕式不同的是,杭州亚运会大胆创新,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数字烟花”,代替产生烟尘和粉尘的“实体烟花”,运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和其他辅助手段,展示绚烂的“烟花”场景。这是全球大型体育赛事的首创。

“我在现场观看了数字烟花,感觉不比实体烟花效果差。在灯光和音响的完美配合下,甚至比以往的感受更加惊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开幕式的杭州市民陈先生激动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作为开幕式的重头戏,点燃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真正做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该燃料由吉利控股集团生产制备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绿电去电解水产生氢,再用二氧化碳和氢合成零碳的甲醇,让整个过程实现了碳中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杨学良介绍,绿色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除了环保,还具有安全、可靠、可视、经济等优势,如不易爆炸、储运安全便捷;可持续燃烧、极端天气不灭;火焰亮丽稳定、燃料和建设成本低的特点。

除开幕式外,杭州亚运会在场馆建设、能源供应、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绿色,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底色。

先进理念和“精打细算”

如何做到绿色亚运?离不开先行的绿色理念。

早在8年前,杭州成为第19届亚运会承办城市时,“绿色”的办赛理念就被提出,并始终贯穿于赛事筹备的整个过程。

场馆设计引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理念,坚持“能改不建”原则。据悉,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只有12个为新建场馆,44个为改建或临建场馆,且临建场馆优先使用装配式建筑与可循环、可再生材料。

作为亚运会击剑项目比赛场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在为赛会进行改造时,就保留再利用了诸多设备。手球项目比赛场馆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里,因赛事需要改装而拆除的地板,也被捐赠并运送至当地中学,让农村孩子不再在水泥地上打球。

先进的理念离不开“精打细算”的细化落实。

赛事运行是实现碳中和亚运的关键一环。其中,场馆照明是“用电大户”。试想,如果所有场馆都由绿电点亮,将是怎样的绿色体验?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通过杭州亚运会专项绿电交易,56个竞赛场馆已经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

所用绿电有来自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等地的光伏发电,也有来自新疆哈密等地的风力发电,还有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等。神奇的是,这些电力,能实时反映在浙江电力交易中心的数字大屏上,通过绿电溯源系统清晰展示。

据统计,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交易电量已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标煤7.6万吨。

为了让能效发挥到极致,自2021年起,一支来自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神秘队伍悄然成立,他们就是亚运历史上首批“零碳”工程师。来涵彬正是其中一员,主要负责“奥体三馆”。

“针对综合性体育场馆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特点,我们在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创新采用‘末端降碳智慧绿网’技术,建设了亚运会主体育场降碳提效系统。” 来涵彬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通过将体育馆4层和5层划分为72个能效管理空间,并安装354台环境感知硬件设备,实现了温湿度、光照度、人群密度实时监测,让场馆能效提升15%

根据不同需求,“零碳”工程师针对赛事、一般开放日和休赛,为场馆量身定制了运动、舒适和节能三种能效管理模式,精准实现场馆智能节能和降碳。目前,所有亚运场馆都完成了节能降碳改造,当初13人的队伍也扩展至49人。

吹向更远的绿色亚运风

“与历届亚运会相比,杭州亚运会很可能是最环保的一届。”日前,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在采访中如是感叹。

绿色的杭州亚运会不仅将创造属于自己的亚运纪录,更接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之江大地掀起一股绿色亚运风,吹向世界更远的地方。

“近年来,碳中和目标已经被广泛重视并提上日程。‘绿色亚运’具有划时代意义,过去可参照的筹办经验相对有限。尤其是如何有效地在各个方面落地,非常具有挑战性。”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蔡晓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她认为,杭州亚运会是绿色技术与绿色发展的先行军,将为其他体育赛事、国际性活动树立环保典范,也为其他企业提供示范性的建设路径和成功经验。

例如,场馆及办公场地使用绿电的方案,将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改建或临建场馆充分利用节能与可持续环保材料的做法,也向世界传递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无废”理念,在未来各类场馆和设施建设中可以推行。

谈及杭州亚运会的“绿色亮点”,蔡晓颖提到,“杭州亚(残)运会碳抵消指标捐赠”活动令她印象深刻。“这样生动的方式,可以直接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亚运会碳中和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深入实施亚运会绿色行动,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量。对一些不能减少的碳排放,通过单位和个人捐赠碳配额、碳信用、碳普惠等方式进行碳抵消,最终实现碳中和。”

截至目前,共有45家单位参与捐赠,单位类型包含政府机关、央企、省属企业、民营企业等,涉及多个行业,数量远超其他大型赛事。

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诞生地——湖州市安吉县,也向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捐赠了21046.4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竹林碳汇。

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助力亚运碳中和。用户在支付宝搜索“亚运碳中和”进入活动界面,就可在蚂蚁森林上将60余种日常低碳行为积攒的能量捐给“亚运碳中和”。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6亿人(次)参与此项活动,共捐碳10.5万吨。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特别强调:“杭州亚运会备受瞩目,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向大众传播和深化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低碳融入更多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更多以绿色亚运为主题开展的活动吸引着人们。“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为载体,开发“浙里种树”应用程序。截至目前,共有1800余万人(次)参加,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26片亚运碳中和林。

为了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裁判体会绿色亚运带来的魅力,杭州亚运村特别为每位“村民”创建了亚运史上首个低碳账户。“村民”可以通过回收水瓶等方式累积低碳积分,兑换礼品,或捐赠转换成“亚运林”,留下自己的低碳心意,此环节也成为杭州亚运会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自低碳账户向村民开放以来,已经有来自日本、斯里兰卡、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村民”参与其中。目前,每天仍有1000多位来宾不断注册成为新用户,加入杭州绿色亚运大家庭,成为向世界讲述绿色中国故事的新成员。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