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极简古籍入门攻略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

089

编者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籍?

古籍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与载体,是其辉煌灿烂、生生不息的见证,而且是华夏儿女培根铸魂的文化厚土。中华古籍带着历史的厚重一路走来,表现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无论从记载其上的文字,还是从印烙其中的精神,都能读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让今人思接千载。古籍不能只活在图书馆,也不能只活在学者的讨论中,而要活在人们心田。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抑或是打工人,如果你需要古籍入门读物,不妨看看它!

“韦小宝怎么学绝世武功?”“查目录!”

“晋国三头猪过河去干啥?”“明校勘!”

“神医开药为啥要加块锡?”“看版本!”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用轻松诙谐的语言,生动讲解了古籍基础知识和阅读古籍的方法技巧,化繁为简,可谓“极简古籍入门攻略”。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用传播规律弘扬古籍知识,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尝试。

书中大部分文章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版开设的两个专栏——《古书今读》《子曰诗云》,成书后,仿照先秦诸子著作的体例,分“内篇”“外篇”两部分。

内篇为“古籍通例”,讲述了古籍的目录、校勘、版本、避讳、辨伪等基础知识;外篇为“子曰诗云”,介绍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源流及30余部经典著作,如《诗经》《史记》《孟子》《山海经》等。内、外篇共53个小专题经纬交错,覆盖阅读古籍可能碰到的各类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熊建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公众号“侠客岛”常驻作者,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丰富的采编经历,使他善于体察读者的阅读心理;系统的学术训练,使他能够给大众提供专业、准确的古籍知识。作者在创作中既保持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又注重内容趣味性,全书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一书的装帧设计,同样出彩。它采用与古籍呼应的“裸背锁线”装帧方式,仿古的同时方便读者180度平铺打开;在内文加入“祥云”“画像石”等元素,突出中国古典韵味;封皮选取古朴、典雅的中国传统色,在封面“书脑”一侧还有一些纹路装饰,使本书虽非线装,却饶有古籍线装书的味道。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刘鹏认为,《古籍原来这么好看》讲给大众的古籍知识和典故是专业、准确、经典的,书中所举的例子广泛而典型,足以让读者对中国古籍有全面、系统的认知。

具体来说,一是文字凝练、语言生动。古籍的语言和今天使用的白话文有较大差异,能让当代读者较好、较快地进入古籍的世界,生动的文笔必不可少。作者有长期的记者经历,还获得过新闻奖,善于体察读者的阅读心理,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二是范围全面。全书在部类上涵盖经、史、子、集,领域上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辨伪等,所举的例子广泛而典型,足以让读者对中国古籍有全面、系统的认知。

三是内容之外有所升华。文末附有“小贴士”,在正文之外,又介绍了该主题下一些专业、经典的研究著作,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参考,起到了提供“津梁”的作用。这也是该书专业、严谨性的体现。

四是选书别具慧眼。如集部中介绍的《昭明文选》,当代人略感陌生,却是唐宋乃至近现代读书人必读的古代文学总集,李白曾三度系统性仿写《文选》中的篇章,为日后成为“诗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人有“《文选》(读)烂,秀才(得)半”的俗语;明清时代对《文选》的评点更是风靡一时;当代则有“《文选》学”研究,依然是文学研究的热点。书中对《文选》的专节介绍,也会为读者打开新的一扇门。

“作者把一个门槛如此高的领域的书,写得对于读者非常友好。”人民日报文化版副主编智春丽表示,读过此书感受到两份新意:一是写法新,作者从“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籍”这种强烈的现实关照写起来;二是立意新,古典文献学作为相对冷门学科,在这本书里与我们的生活却非常近。古籍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流,这本书宛若时代的靓丽浪花,顺应“双创”潮流而来。

一门学问如何与真实世界建立有机联系,引起普通读者的情感共鸣,对于学术工作者、传播工作者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这本书以趣味的和普及的角度,切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典籍,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在人民日报社要闻版编辑康岩看来,该书将丰厚的学养贯通成简白晓畅的文字惠及读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典籍庞大的命题写出趣味性,是一件大好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1期)


 

2023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3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