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精神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应当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如何实现上述总体要求?第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第三,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第四,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第五,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第六,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第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同时还要抓好“三大机制”建设:第一是“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第二是“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机制;第三是“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托底机制。

总体感受,新意颇多:第一,不仅要稳,更要稳中求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而只有进才能更好地稳;第二,宏观经济政策更加讲求协调和配合,从而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第三,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下的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而不是顾此失彼的单兵突进;第四,大力提升市场信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相辅相成;第五,必须建立“真抓实干”机制,从而“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四个“敢”对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看点在于:此次会议突出强调了“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此改变了过去“稳外资、稳外贸”的提法。

毫无疑问,扬弃过去工作的习惯,摆脱固有认识的约束,是新发展理念之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以,更需要我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汇聚“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四敢”能量,真正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力,这恐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