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中小企业喜与盼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

202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既有喜也有忧。

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拉闸限电等不确定风险出现,给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高企、订单不足、融资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等挑战。

危机中育新机。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专精特新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多轮扶持政策助力,让中小微企业在这一年收获了众多政策发展“大礼包”。

多位中小企业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于他们来说,2021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史无前例的复杂形势和多轮扶持政策相继落地。

006--

005--

疫情反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

疫情冲击着各行各业,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带来考验。在消费行业,连网红奶茶品牌、经常“大排长龙”的茶颜悦色也受到重创。今年11月,茶颜悦色大批闭店,其回应称,已在今年第三次集中关闭了七八十家门店。“跟疫情交锋以来,公司数次调整,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还撑得住。”

制造业中小企业也面临发展困境。2021年,原油、钢材、铜、玻璃、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历时半年的疯狂暴涨,加上疫情起伏反复,下游工厂的成本承压普遍加重、利润被“蚕食”,工厂订单实现盈利的不确定性被放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压力而不得不宣布停工、停产、停供,甚至倒闭。

9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广东、浙江调研发现,一些小型外贸制造企业面临库存积压、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也折射出繁荣的外贸市场形势下,小微企业存在生存之困。

12月18日,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策略总监黄红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冲击了线下服务业和线下消费,其中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加剧了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化。虽然大型企业PMI(编者注:指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已经复苏,但2021年5月份以来,小型企业PMI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小微企业生存仍较为艰难。

12月20日,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现状研究2021》中表示,短期来看,经济K型复苏,疫情反复,上游成本涨价,叠加环保限产、拉闸限电影响,是造成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的主要原因。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聚焦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决策监管层频繁释放强监管的信号警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多部门联合约谈大宗商品重点企业,及时采取调控,让疯狂的大宗商品市场降温,原材料价格集体“踩刹车”。一系列纾困政策相继出台,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纾困力度还在持续加大。11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等9条具体措施。

_CRLJP~8

北交所横空出世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然而,他们获得的直接融资却面临长期不足。

“解决信息不对称是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一环。”百融云创CEO张韶峰举例,新兴产业的数字化管理程度较高,其对资金需求量大、循环周期长,投资转化率较之传统行业不能以简单的线性可比思维去衡量;在小微领域,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缺少担保、财务透明度低,对资金需求愈加个性化。这两类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庞大,金融机构面对的企业信息更是海量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就无法充分掌握贷款目标的有效信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由此而生。这也加速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时,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补足短板,来支持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激发创新潜力。

今年11月,新三板精选层变更设立为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至此,北交所与创新层、基础层一起组成“升级版”新三板,这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

北交所开市对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再提升,让中小企业主更加坚定发展信心。

“北交所是资本市场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而设立的,也为像五新隧装这类创新型中小企业打开一条新赛道。我们过去的所有付出都值得。”北交所上市公司五新隧装副总经理段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黄红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银行等间接融资体系能够提供的融资支持相对有限,中小科技企业急需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北交所加速推出并落地,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北交所开市当天,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在中国,一批中小企业勇立潮头大胆创新,走上了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2021年,大胆创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迎来了一个重要发展窗口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今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致辞表示,第一,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第二,“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第三,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此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做精主业的环境变化正在到来。“政策的手”和“市场的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合力托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扶持政策密集推出,资本也乘势而上,希望培养出更多的“小巨人”企业。

11月初,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该文件与平时的政府文件文体不太一样,以实事清单的形式提出工作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对于上述文件提到的“专精特新万企行”活动,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将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2022年底前,推动地方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地走访,为每家企业至少解决1项困难。

12月中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让我们这些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向着行业细分龙头发起冲击。”

12月17日,服务中小企业政策再加码,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

中金研报认为,时代搭台、政策助力,为中国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提高了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技术突破、创新升级、面对全球竞争的成功概率。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4期)


2021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1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