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为达成“双碳”目标,在公路运输领域减少碳排放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汽车产业也将因此迎来深刻的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保有量总盘子中,商用车虽然只占到五分之一,却是无可争议的能耗和排放大户,消耗了51%的汽柴油,同时制造了56%道路交通碳排放。因此,商用车的绿色变革势在必行,而换电模式可能是解决新能源商用车续航短、充电时间长等痛点的最佳选项之一。
11月8日,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智能豪华重卡——远程星瀚H(英文名Homtruck),本次发布会主推换电模式,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远程汽车将为换电重卡布局完善的能源网络,通过绿色运力平台为换电重卡提供智能的换电策略,合理调度车辆进行换电,理论上可以实现接近无限的续航能力。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不同于传统的商用车业态,远程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新能源商用汽车,吉利商用车集团是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并在整车业务基础上打造了绿色运力平台和绿色补能网络,今后还要不断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中国商用车新势力。
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交通出行领域的低碳转型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场攻坚战。
从总量上看,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排量占比达25%,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就中国而言,发改委数据显示,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大约10%,其中近八成来自于道路交通。
更重要的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交通运输行业的碳达峰时间要落后于其他大多数行业。在过去10年间,全球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来自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到了25%。以欧盟为例,近些年来其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已成功减排,但国内交通运输(不含国际航空和海运)的碳排放却仍在增长。
此外,据2020年12月份发布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的费用效益评估(CBA)技术手册》介绍,未来5年,我国还将新增机动车1亿多辆,工程机械160多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1.5亿多千瓦,车用汽柴油1亿至1.5亿吨。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增量也将十分可观。
传统商用车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加快商用车领域的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2014年吉利控股基于在乘用车领域耕耘多年形成的产业链优势及体系化能力,整合全球资源,布局商用车业务,2016年创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
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表示,2020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仅为1.8%,今年1-9月份,国内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3.1%,增长势头向好,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不止是传统商用车厂商在积极变革,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始跨界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已然显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飙升,换电模式优势明显
当下,在“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销量也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渗透率持续上升,2020年1-8月为1.8%,2021年同期上升至2.8%。而据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20%。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明确指出将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目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远程汽车的销量增长迅猛。今年1-9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237%和117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和25.66%,累计销量夺得细分市场冠军,远程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头部地位已经初步形成。
不过,新能源商用车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让司机们头疼的就是续航短和充电时间长。对于争分夺秒的货车司机而言,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充电和去找充电桩的路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收入上的损失。
针对这些痛点,远程汽车在11月8日发布了新能源智能豪华重卡——远程星瀚H,该车支持纯电换电、增程换电、甲醇P2混动等多种动力模式,此次发布将主推纯电换电模式。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采用换电模式补能的比较多,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新能源商用车的换电模式其实更有优势,因为乘用车使用场景复杂,而商用车司机跑的路线相对更加固定,只需要在高速服务区等固定地点建设一定数量的换电站,就能满足大多数卡车司机的需求。
据远程汽车官方披露,公司将为换电重卡布局完善的能源网络,同时,探索布局低碳循环产业生态,2025年绿电综合使用率将达到40%。
所谓超级换电站,是指远程汽车开发的预见性能源管理系统,融合车辆自身多传感器和交通网实时数据,将路况(如:拥堵、坡度、曲率、道路类型等)信息实时上传云端,计算出多路径下的全局能耗,最终推荐效益最高的路线。
同时,通过预见性能量管理算法,提前控制动力系统进入相应模式(纯电驱动、增程驱动、并联驱动、纯电能量回收等),以达到最优经济性能;通过云端地图数据实现车辆与能源供给平台打通,智能引导司机在合理区间内进行换电,随到随换,无需等待。
参照目前已经在运营的广西百色百矿项目,绿色运力平台为换电重卡提供智能的换电策略,合理调度车辆进行换电,避免排队等待或无电可换等情况。未来,这套模式应用到高速公路的干线物流中,将会大大提升换电重卡的运营效率,做到随到随换,理论上拥有了接近无限续航的能力,可以创造出超越燃油车的使用体验。
像房车一样的舒适,有望成为卡友移动的家
在传统司机眼里,卡车就是生产工具,跑运输就是“辛苦”的代名词。
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卡友存在工作超时,疲劳驾驶的情况,并因为常年在外奔波,职业病频发,吃饭只能随便应付,卧铺不舒适,得不到充分休息等等,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远程星瀚H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些,并给出了它的解决方案。
整体座舱设计布局给人眼前一亮的温馨舒适感,洗手台、床、卫浴、厨房、洗衣机等功能一应俱全,营造出家一般的工作休息环境;同级领先的主动降噪技术,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休息中都能提供静谧体验;透过视野开阔的苍穹车顶,还可以欣赏午夜的星光。
这还只是远程星瀚H的外在表现,而在智能方面还能给予人、车、货全方位的安全守护——方向盘上的健康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健康状况,反馈健康信息,并上传至“安全云管家平台”,形成司机专属健康档案;超级APP提供的车辆预约维保、货源信息等服务,可以分担司机顾虑;哨兵功能,在进入休息模式后,全方位守护车辆和货物的安全。
“‘Homtruck’代表了远程汽车一直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初心,新车被赋予了‘移动的家’的理念,融入司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形成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移动空间,造就最有温度的产品。”吉利商用车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孙秀芹介绍。
在自动驾驶方面,远程汽车与亿咖通、沃尔沃汽车共同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采用中央域控制电子架构,并搭载强大的中央控制芯片提供算力支持;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前视摄像头等多维感知技术,配合集成5G+V2X的通讯模组,实现高阶可进化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在吉利低轨卫星高精定位技术加持下,配合出众的智能车联网技术,实现“人、车、货、站、电”一站式打通。
远程星瀚H通过成熟完善的全国货车物流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物流态势分析、道路拥堵分析、路径规划,从而进行高效物流运输,体验智能管家般的服务;在满足编队条件下,可实现车辆智能编队,降低司机疲劳程度,节省能耗。
此外,为了实现人、车、货、站的全面打通,远程汽车上线了一个超级APP,全面涵盖了“选、购、用、管、修、换”全生命周期,覆盖用户全业务场景,以此来探索全新卡友物流生态圈。
责编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