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国际油价见顶?——拜登先该干预华尔街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11月8日,国际油价开始反弹,重回80美元/桶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面临冬季的美国已经受不了了。总统拜登准备启动各色工具干预石油市场,抑制价格没完没了的高涨。11月6日,拜登明确表示:他已经不指望欧佩克组织能够增产,而将通过抛售战略储备抑制高油价。他说:美国政府会有很多工具,随时都可以启动。

据报道,11月7日,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11月7日再次公开指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称它们无视全球呼吁,继续拒绝增产,导致油价飙升。格兰霍姆也透露:拜登政府目前“正在考虑使用所有他能调用手段”来解决高油价问题,包括释放美国的石油储备。

从石油价格整体走势看,打从2020年4月,国际油价历史头遭跌入负值区间后,便开始一路上扬。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石油滞销的情况下,OPEC和非OPCE石油国家终于达成减产协议。进入2021年,石油价格再成所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领头羊”,而且华尔街国际金融大佬一直唱多,甚至认为今年年底,石油期货价格将上攻100美元/桶。很显然,用疫情之下的石油供给,去面对疫情逐步解脱时的需求,供求之间是否存在落差?定性描述很有道理,但缺乏定量支持。事实是,迄今为止,似乎全球主要经济体,并未少用一桶石油,也并未出现买不到石油的情况。

其实,石油是一种“刚需快消品”,只要供求平衡,它可以是任何价格。就是说,如果石油价格在50美元/桶达成供求平衡,那石油价格就会长期稳定在50美元/桶附近;如果石油价格在100美元/桶达成供求平衡,那石油价格就会长期稳定在100美元/桶附近。这个商品特点,实际给华尔街大佬的期货炒作提供了方便。无论石油现货供求关系是否平衡,华尔街金融大佬的价格意愿,可能才是决定石油价格关键因素。

现在,美国再次“甩锅”给OPEC,但美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据美国媒体11月7日报道,拜登政府考虑关闭美国密歇根州一条重要的输油管道——5号管道。该管道每天从加拿大西部向该国安大略省,魁北克省,以及美国的密歇根州、俄亥俄州等地输送大约54万桶石油,是这些地区重要的能源来源。面临油价飙升、居民过冬的问题,拜登为什么要给出这样的考虑?11月4日,10余共和党议员致信拜登,警告他不要在油价飙升时采取这一举措。

美国能源信息署上个月预测,靠天然气取暖的美国家庭今年取暖平均成本将上升30%,而靠油取暖的家庭则上涨43%。麦基诺公共政策中心环境政策主任贾森·海耶斯对媒体表示,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政策”。他认为,如果冬季没有足够的能源供暖,那全美不少地方会像2月份的得克萨斯州一样,有人在家里冻死。

拜登到底是高油价的制造者、还是抑制者?说不清,但这并不关键。关键是,拜登有没有胆量对华尔街说不。2007年国际油价到达147美元/桶时,就是美国国会对华尔街金融投机出手,从而成功抑制了高油价。而当时,高盛叫嚣石油价格将达200美元/桶。所以,现在油价是否见顶?不一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加供给的呼声已经开始。在此背景下,任何一些增供行动,或许都将成为油价见顶的理由。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