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弃车保帅”,新能源汽车业务或引入地方国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李永华)  急于回笼资金、降低负债的中国恒大(03333.HK),这一次“弃车保帅”。

8月10日晚间,中国恒大公告称,公司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其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公司上市附属公司恒大汽车(00708.HK)和恒大物业(06666.HK)的部分权益。

截至该公告日期,尚未确定或订立任何具体计划或正式协议,若该等计划或最终协议得以落实,中国恒大公司将作出进一步公告通知市场。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概率将引入地方国资。

房地产之外,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最看重的业务就是新能源汽车。2019年1月25日,恒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此后不久,许家印公开称,恒大已经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许家印确实砸下巨资。恒大汽车2020年财报称,至2020年末已累计投入474亿,其中研发投入高达249亿。

恒大汽车进展可谓迅速。公司财报称,至2020年底,恒大汽车已发布9款车,研发设计14款车,其目标是力争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产销500万辆。

8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外表示,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13%,2025年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应该能超过25%,到2030年突破50%的潜力很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0.3万辆,同比增加77.4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加47.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新能源汽车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各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绝大多数现阶段都还在亏损。今年7月,恒大汽车公告称,至2021年上半年底,恒大汽车净亏损48亿元,相对于2020年上半年底的净亏损24.5亿元,亏损扩大近一倍。

许家印的“朋友圈”仍然支持其造车。4月9日,恒大汽车公告称,已从全部6名投资者收取260亿港元定增资金。

此前披露的定增报告显示,恒大汽车定增对象全都是大佬:成宇控股有限公司为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全资持股公司;上宇有限公司为中洲集团创始人黄光苗全资持股公司;翠林全球投资有限公司由翠林集团董事长王忠明全资持股,翠林集团资产总额达500亿元;和益荣国际实际控制人为王开国,该公司主要从事贸易及投资,包括大宗贸易及私募股权和公开市场投资。个人投资者中,刘明辉为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总裁。陈凯韵为香港富豪刘銮雄之妻。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刘銮雄以136亿美元位列第155名。

中国恒大此次计划出让部分股权的恒大物业,堪称优质资产。恒大物业2020年财报介绍,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综合物业管理服务运营商之一。

2020年,恒大物业营业收入约105.1亿元,同比增长约43.3%;净利润26.47亿元,同比增长约184.5%。

7月19日,恒大物业公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0%左右。截至2021年6月30日,恒大物业总合约面积约8.1亿平方米,总在管面积约4.5亿平方 ,较2020年12月31日新增合约面积约2.5亿平方米,新增在管面积约1.5亿平方米。

从出售恒腾网络、嘉凯城等股权,到此次准备卖掉恒大汽车、恒大物业部分股份,中国恒大持续回笼资金,降低负债。

2020年8月,“三线四档”政策落地,恒大是被要求执行政策的重点企业之一。

“三道红线”是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按照踩线情况,房地产企业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红档”企业有息负债规模不能高于现有水平,“橙档”企业有息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黄档”企业不得超过10%,“绿档”企业不得超过15%。

今年3月,中国恒大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称,中国恒大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发展战略,未来三年降负债目标:有息负债2021年6月30日降至5900亿元以下,2022年6月30日降至4500亿元以下,2023年6月30日降至3500亿元以下。

从比例来看,恒大的计划是,在2021年6月30日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2021年12月31日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2022年12月31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下,全面达到监管要求。

6月30日,恒大集团对外透露,截至目前恒大净负债率已降至100%以下,顺利实现一条“红线”变绿。

披露内容还显示,恒大目前的有息负债已降至约5700亿元,与去年最高时的8700多亿元相比,大幅下降约3000亿元。

此外,中国恒大(03333.HK)8月3日宣布,7月单月合约销售金额437.8亿元,今年1-7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4005.6亿元,与万科并列唯二超4000亿元销售规模的开发商。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