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邓雅蔓 | 深圳报道
共享学区与大学区划分,是深圳学区划分改革的两大方向,这也引发了深圳学区房市场的强烈震荡。毕竟,学区划分上的细微变化,都会让学区房产生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值变化。
优化学区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更均衡分配,让教育改革走得更扎实和稳妥。
作为全国外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和全国学区房价格最高的地区之一,深圳的学区划分改革和学区房的调控政策在极大考验着管理者们的智慧。
距离学校300多米,却无缘“单享学区”
每年的3月—4月是深圳进行幼升小和小升初报名的高峰时间,当年9月入学深圳适龄学生往往要在此期间确定自己的就读学校意愿。对于家长而言,这也是为孩子争取尽可能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时期。
3月中旬以来,多名居住在宝安区翻身站(注:深圳地铁站名)周边小区的家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由于担忧孩子的升学问题,他们向宝安区教育局提出了将“共享学区”的学区范围进行调整等诉求,但未能实现。
此外,数名居住在龙华区的独生子女家长也向记者反映,随着3月16日大学区新政的颁布,龙华区大学区的积分规则出现较大改变,落户时间和买房时间在积分中的重要性凸显,独生子女仍遵循原先加1分的规则,若新政在5月就施行,孩子将面临较大升学压力。
截至目前,深圳应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学区划分方式依旧是单享学区,也被称作“单校划片”,即一个公办学校划分一个学区,一套住房只能对应一所学校,在实行单享学区的学校招生范围内的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公办学校。
与单享学区相反,共享学区对应两所公办学校及以上,一般来说,居住在共享学区内的学生,除了可以选择地段内的公办学校,还可以选择共享学区内的另外一所公办学校作为第一志愿进行申请学位。
位于“单享学区”内的住户孩子可以直接选择入读;而“共享学区”内的住户孩子可选择多个学校,但需要等“单享学区”内住户选择完毕后才可选择。
如果说共享学区对应的是公办学校数量,那大学区对应的则是家庭居住小区。家长在大学区内拥有一套房产,即可填报学区内2-3所学校志愿,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共享学区与大学区划分,近年来正成为深圳各区学区划分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因为目前深圳公办学校数量比较有限,所以使用大学区划分方式的区政府要多于使用共享学区划分方式的区政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各区学区划分政策时发现,截至4月20日,南山区、龙华区、龙岗区和罗湖区的新校区已基本推行大学区划分,福田区和宝安区则正在推行学区划分由原先的“单享学区”主导往“共享学区”转型。
4月7日,宝安区教育局发布了《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等七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明晰了辖区内公办学校的学区范围和“共享学区”情况。
但是,未能纳入“单享学区”范围的小区业主们对此解释并不“买单”。
4月7日以来,博林君瑞、棕榈堡和金汇名园等小区业主联名提交了关于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和海乐实验学校的招生范围意见书与请愿书。
2019年,宝安区教育局首次与被外界称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外国语学校签订协议,拟建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即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此后两年,该校学区划分范围一直未确定,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
直至《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等七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公告发布,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小学及初中部招生范围正式划定,为宝安大道以东、蚝乡路以南、中心路以西片区,且有着“单享学区”和“共享学区”之别。
按招生范围公告规定,距离该校直线距离350多米的博林君瑞小区、距离该校直线距离840多米的棕榈堡小区将成为“共享学区”。
“之所以在博林买房,为的就是孩子能有机会上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现在学区这样一划分,我们的机会就更渺茫了,真的不太甘心。”一位来自博林君瑞小区的家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自己购买博林君瑞时房价大概是7万多元/平方米,当时周边有不少5万~6万元/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完全是为了孩子才选择离“名校”较近的小区。
他透露,去年5月以及今年3月,他跟几位小区业主已经与宝安区教育局沟通过此事。
“不是说孩子不能申请就读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但这边学位很紧俏,我们赌不起。”上述家长告诉记者,最让家长们感到不满的是,距离该校直线距离1600多米的鸿荣源禧园小区都在单享学区范围内,自己的小区却“落选”了。
据悉,博林君瑞、棕榈堡等小区虽然距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较近,但属于新桥片区,而鸿荣源禧园等小区虽距离较远,却属于万丰片区,即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所在的片区。
如果说博林君瑞业主考虑更多的是“名校”因素,金汇名园业主则考虑更多的是安全因素。此次学区划分中,与海乐实验学校同属一个社区、直线距离仅100米的金汇名园小区,面临着未被纳入该校招生范围的现实。
“连‘共享学区’都没有纳入,意味着我们很可能要去离家900米的学校入学,中间走路要经过4个路口,密集的车流人流让我们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来自金汇名园小区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家孩子将于今年入学一年级,此次学区划分中,海乐实验学校的学区覆盖范围是湖滨路以北、甲岸路以南、107 国道以西至海边,延续了2公里,自己家小区离学校更近却未入选,觉得很困惑。
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1 修订)第5章,城市教育设施的配置标准是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初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此外,规定亦提到,尽可能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或铁路。
家长:我离得近
教育局:要考虑未来
对于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学区划分原则,宝安区教育局在《致新桥片区居民的一封信》中这么解释:按照上级关于学区划分的要求,坚持稳定为主,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所以新建学校原则上纳入现有学校招生范围,组成共享或分享学区。
宝安区教育局认为,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所处的万丰社区,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可预见未来整个万丰片区将有大量新增人口。如小学、初中阶段全街道实施共享,较远片区的儿童、少年将可能加剧万丰乃至新桥中心片区学位压力。
尚未开始入住的万丰海岸城小区的学位,就是上述小区业主和宝安区教育局争论的焦点。公开资料显示,万丰海岸城项目住宅地块为锦园、珑园、玺园、珺园等,目前已开盘的锦园、玺园备案住宅的套数已超过700套。以此计算,整个项目的住宅套数或达一两千套甚至更多。
宝安区教育局认为,未来学校社区的学位需求数量较大,不能轻易放开;而博林君瑞小区和棕榈堡小区的家长们则认为应该放开学位,先解决“燃眉之急”。
博林君瑞小区的家长们称,宝安区教育局的举动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并提出,从招生情况来看,博林君瑞小区对口学校学位存在严重缺口,现有学位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而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对口招生小区报名人数不及计划人数的1/3,作为“单享学区”有违教育均衡原则,浪费了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就近入学”原则,宝安区教育局在《致新桥片区居民的一封信》中解释称:是指适龄儿童就读现住址所属地段的学校,而不是指就读离自己住址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
通俗地说,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的“单享学区”目前招生不足,教育局的考虑主要是未来整体规划,即学位还需留给片区内的万丰海岸城等尚未开发完毕项目;而博林君瑞等小区的家长则认为,其小区片区内的教育资源不足,应按小区距学校距离划片,将其“共享学区”划为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的“单享学区”。
“我们看到了宝安区政府给翻身片区和安乐片区居民的公开信,目前海乐社区的居民还没有收到,我们正在与政府进行沟通中。”上述金汇名园小区的家长对记者表示,金汇名园小区的部分家长在3月下旬曾经前往宝安区教育局就海乐实验学校的学区划分进行过沟通,希望作为海乐社区41区居民能够纳入学校的招生范围。
龙华区汇龙湾小区的一处楼盘,该小区属于深高北初中学区范围内的五个小区之一。
有“非家长”业主参与请愿,
为住宅升值?
4月7日至4月14日,是宝安区教育局发布的《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等七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公告公示期,随后可能正式施行。
除了对公告提出质疑,记者采访的多位宝安区新桥片区业主都提出了同一个诉求:宝安区可以学习龙华区,推行大学区积分制,更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
3月16日,深圳龙华区教育局发布《就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龙华区的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有何特点?首先,根据申请学生户籍和在学区的住房情况,共划分为6类学位类型,包括龙华区户籍学生有房、深圳其他区户籍学生有房、龙华区户籍学区内租房、深圳其他区户籍租房、非深户籍有房、非深户籍租房,然后统一设置基础分为60分,积分办法分为“基础分+加分”项目,录取时按志愿和学位类别从高到低录取。
“这个学分制首先学区覆盖的范围够大,考虑的因素很多,分了6个赛道去竞争,同一起点积分,谁在前面谁读,相对就更加公平一点。”一位来自棕榈堡小区的家长向记者介绍说。
不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注意到,在意见书与请愿书中表现活跃的小区业主,也有一部分并不是家长。“现在学位对于房价影响很大,我们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毕竟房子那么贵,我们相当一部分人都负担着房贷,希望它还能有升值的空间。”一位来自博林君瑞小区的业主说,自己近两年没有生子计划,但是很担心学区这样划分后房子贬值。
4月8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向3家宝安区房产中介询问了万丰海岸城周边小产权房的价格,无一例外得到了即将涨价的消息。
今年2月,万丰海岸城因为搭乘“名校”概念,开盘时出现排队长龙,一度引发业内关注。
而此次被纳入名校招生范围的鸿荣源禧园小区和海岸城周边小产权房在4月7日公告发布后,部分房子便“应声而涨”,当地中介也马上以此为噱头进行宣传。
作为深圳六大辖区之一,宝安区的教育资源一直较为紧张。据深圳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宝安区人口已达334.25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4。但人口数量遥遥领先的宝安区,户籍人口比例却最低,常住户籍人口占比不足两成。
有业内人士认为,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对宝安区的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有无学位也就成为房价波动的关键因素。
为加1分不生二胎,
积分新政恐让入学计划落空
试点大学区招生办法5年后,龙华区因一项大学区新政的颁布引发争议。
“今年,龙华区的幼升小、小升初报名时间可能会延迟至5月进行,我们最担忧的问题是积分新政会在年内就实施。”来自龙华区的独生子女家长陈方(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深圳,各区教育局发布的招生政策涉及的证明材料周期大多要求截至3月底,龙华区的积分新政如果年内就推行,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家长很难在短短两个月内做出灵活应对,比如,来不及将学区房置换到学位更为充足的南山区和福田区等。
此前,为了让独生女能够入学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包含小学和中学,下称深高北),陈方和妻子提前3年进行了准备。
2018年,落户深圳龙华区后,陈方斥资以9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购入了莱蒙水榭春天小区五期的房子,定居在深高北的学区范围内。此外,为了能够在龙华区原先的积分规则中多加1分,使女儿的录取名次排名更靠前,陈方和妻子还商量好不要二胎,以保持“独生子女”积分项加1分的优势。
“按2021年之前的积分规则,很多人卡在了88分这一个分数点,89分算是高分,可以说稳进深高北。”陈方向记者表示,能够达到88分的家庭,基本上都是落户、买房和社保都在龙华区,而且房子属于深高北学区范围,因为学位有限,所以88分同分现象有时会“扎堆”,得进行抽签来决定谁能获得学位。
但是,龙华区的《深圳市龙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一下子打乱了陈方夫妻的计划。
对于陈方而言,最重要的变化是加分项,积分新政专门为拥有深圳户籍的家庭增加了户籍积分这一项,积分入学办法为基础分+户籍积分+住房积分+计生积分,且积分不封顶,打破了住房积分3分封顶的旧则。
“这意味着,进入深户时间和购房时间越早,积分就越高,反之亦然,计生积分还是只加1分。”陈方说,对于落户和买房比较晚的家长而言,排名受影响很大。
积分新政利好非深户籍群体
陈方的遭遇并不是个案,记者还联系了龙华区两位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他们表示,积分新政实施前,自己能够排名龙华区积分前100位,但积分新政实施后,由于买房时间较短,自己的排名起码在300名开外,很难让孩子排上心仪的深高北。
为何要对大学区积分制进行改革?龙华区教育局在《八问八答龙华区“大学区制+积分改制”》(下称“八问八答”)一文中,也同样提到“同分现象十分普遍”的表述,并表示,随着该片区楼盘大量增加,人口迅猛激增,学位供需矛盾凸显,加上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根据当年区情制定的积分办法已不再适应目前情况,所以对原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对于早早落户买房或者非深户籍的家庭来说,积分新政的学位供给方法似乎更合理和公平。“新政推行后,跟深圳户籍一样基础分为60分,非深户的居住证与社保也被纳入积分项,单个项目每满一个月加0.1分,积分不封顶,这对于长期在深圳工作的外地人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一位居住在龙华区的非深户家长告诉记者。
龙华区教育局也在“八问八答”中肯定了试点大学区招生办法的作用:有效缓解了片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016年以来,龙华区选取深高北(小学加初中)、龙华区实验学校(小学加初中)、民顺小学和民治中学等6所学校的学区进行“单校划片、多校联动”的大学区试点。也就是说,龙华区由此前的单校划片改为单校划片与多校联动的学位选择机制,大学区里的适龄学生由“一对一”到“一对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8期)
2021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