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民日报记者 曹树林
摄影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肖翊
2020中国品牌论坛以“中国自信 品牌力量”为主题,开展深层次对话交流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0中国品牌论坛12月8日在北京举行,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300余人共聚一堂,以“中国自信 品牌力量”为主题,开展深层次对话交流。论坛同期举办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在致辞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品牌建设,明确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围绕这“三个转变”,我国就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品牌强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品牌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国企业纷纷增强品牌意识、把握发展机遇,更多知名品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品牌强国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携手共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做强中国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新的机遇。做强中国品牌,要聚焦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要坚持自主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要立足国内需求,点亮美好生活;要拓宽国际视野,迈向世界一流。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庹震致辞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庹震在致辞中指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报社从2015年起连续举办中国品牌论坛,研讨交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近年来,中国品牌的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中国制造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品牌越来越响亮。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融合传播,挖掘报道深度,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展示好中国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品牌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持。
中宣部部务会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致辞
中宣部部务会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致辞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明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在新征程的道路上不断推进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现我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更大贡献。人民日报社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品牌论坛,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开展务实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主持开幕式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洪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论坛。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主持开幕式,副总编辑赵嘉鸣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并在企业家峰会上致辞,编委、秘书长乔永清在精准扶贫论坛上致辞,编委杨涌为人民日报社品牌强国计划新入选企业授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等出席论坛并作专题发言。来自中国航天科工、国家电投、中国移动、中粮集团、中车集团、华侨城、格力、茅台、伊利、碧桂园、京东等知名企业负责人与会,共话中国品牌建设。
在同期举办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论坛上,江苏、云南、河北、河南等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代表分享了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成效。
12月8日上午,2020中国品牌论坛举行开幕式和主旨发言。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主持开幕式,副总编辑赵嘉鸣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航天科工、国家电投、中国移动、中粮集团、中车集团、华侨城等企业负责人发言,共话中国品牌建设。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袁洁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钱智民
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
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
中国中车董事长刘化龙
华侨城集团总经理姚军
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
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
12月8日下午,同期举办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论坛上,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致辞。江苏、云南、河北、河南等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代表分享了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成效。
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乔永清在精准扶贫论坛上致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论坛上,举行了“县域经验对话会”。
12月8日下午,中国品牌论坛·企业家峰会举行。人民日报社编委杨涌在人民日报社品牌强国计划新入选企业授牌仪式、中国品牌创新案例发布仪式、中国企业责任案例发布仪式上为入选企业颁奖。
2020中国企业责任案例发布仪式,人民日报社编委杨涌为入选者颁奖。
中国品牌论坛·企业家峰会上,举行了高端对话。
此次2020中国品牌论坛,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300余人参加。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3期)
2020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