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秉阳 | 黑龙江绥芬河报道
今天(12月10日),绥芬河成为国内新冠疫情关注的焦点,网络上各种询问和传言,绥芬河确诊病例、黑龙江紧急会议等已上了网络热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恰巧因公出差在绥芬河,亲身经历了惊险一日,并亲眼目睹了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面对突发疫情,果断、高效的现场办公场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是12月9日晚达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这次是随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到绥芬河市参加“连心工程”共同防控疫情活动。黑龙江省卫健委、牡丹江市卫健委等相关机构的领导也随同抵达绥芬河市。
12月10日早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忽然接到通知,全体人员在酒店就地进行核酸检测。在酒店外,已经有一台负压救护车待命。在酒店大厅里,穿着三级防护的检测人员已经开始对驻店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而这一突发状况的原因是,绥芬河市发现了一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绥芬河酒店内,当地医护人员对来绥芬河的项目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秉阳
随后,绥芬河市副市长宋雪花、绥芬河市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赶到记者所在酒店的核酸检测现场,和来绥芬河参加活动的国家和省级的相关领导专家召开了现场座谈。会上绥芬河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库存只有2000份检测试剂,不足以满足全员筛查需要,正在努力调度,压力非常大,希望专家组给与支持和帮助。
得知这一消息,活动主办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何文杰同志立刻现场协调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向绥芬河市人民政府紧急追加捐赠价值96万元的iponatic核酸检测分析仪器2台,高通量核酸提取仪一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200人份,按照10:1混检法,可以极大缓解当地检测试剂不足的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李琦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周剑锁也从核酸检测质控方面,在现场做了指导。
绥芬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雪花说:“我代表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关键时刻给绥芬河市疫情防控的大力支持,不仅提升了绥芬河市疫情防控能力,更解决了经济压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跟随的活动项目组一行按原计划,原本是10日乘坐动车组列车离开绥芬河,但临行前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出城列车已紧急停运。
12月10日上午10:30分左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出城公路已经设卡,开始盘查来往车辆。
绥芬河出城通道上有民警执勤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秉阳
责编 | 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