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瑞峰 编译
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该协议于2015年达成,旨在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尽管美国在制定气候协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近200个缔约国中唯一退出该协定的国家。《自然》杂志指出,此举标志着国际社会阻止全球变暖的努力受到了打击。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 图片来源:Nature.com
《巴黎协定》有强制力吗?
《巴黎协定》并不要求美国采取任何行动。事实上,这甚至不是一个条约。这仅是一个不具约束力的协议,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该协定实质上是,把每个国家的自愿减排的承诺在一个论坛上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将制定更为严格的目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承诺到2025年美国的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降低约28%,但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这一承诺停滞不前。
特朗普总统称《巴黎协定》“扼杀就业”,并且“惩罚美国人民,同时让外国污染企业致富”。
特朗普撤销了数十项与气候有关的法规,包括有关空气污染、排放、钻井和油气开采的规定。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和连任竞选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化石燃料和提供化石燃料的工业的偏爱。今年10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赞石油和天然气“提供了能源安全,保证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没有提到持续使用高碳燃料所带来的气候风险。
有哪些国家还是《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参与了《巴黎协定》。在195个签署国中,有189个国家正式通过了该协定。最初尼加拉瓜和叙利亚拒绝支持这项协议,但最终都加入了协议。
截至11月4日,除美国外,最初签署但尚未正式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有:安哥拉、厄立特里亚、伊朗、伊拉克、南苏丹、土耳其和也门。
迄今为止,没有其他国家效仿美国放弃《巴黎协定》。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一度宣称要这么做,但后来也改变了决定。
最近几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承诺。欧洲议会上个月投票决定,到2030年减排60%,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欧盟已经减少了24%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承诺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碳捕集技术,将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
韩国和日本也做出了类似承诺,它们都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的净排放为零。
全世界总共有60多个国家——包括除波兰以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
美国“退群”了,目前全球减排面临的形势严峻吗?
任务会变得更困难。尽管高排放国家越来越热衷于遏制全球变暖,但专家警告说,目前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不足以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今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下降,是因为在疫情期间旅行和经济活动减少,但这无助于实现减排的目标。
不断增长的绿色能源让人们有了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更多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但分析人士表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仍在推行优先考虑化石燃料的能源战略。国际能源机构在上个月发表的最新《世界能源展望》中说,化石燃料所产生的能源量正在增加。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气候研究员蒂莫西·伦顿(Timothy Lenton)说:“绿色能源还没有取代化石燃料,它反而增强了化石能源的主导作用。”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主任奥尔登·迈耶(Alden Meyer)说:“即使美国退出,降低碳排放仍然是一个趋势。”“问题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这项事业还会平稳推进吗?”
德国柏林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政策专家苏珊娜•多格(SusanneDröge)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无法完全弥补美国留下的缺口。
编译自《华盛顿邮报》、Nature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