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5月19日,中纪委网站消息发布一则镜鉴——一个家风败坏的典型。剖析了甘肃省平凉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黄继宗严重违纪违法案。
黄继宗出生于甘肃庆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农家子弟到党员领导干部,再到腐败分子,他经历了苦与乐、喜与悲、荣与辱。
从1962年到1980年,是黄继宗艰难求学的18年。据黄继宗回忆,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在生产队决算时年年超支,生活的窘迫使他将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勤奋学习上。1980年,他考上清水农校,3年后,他中专毕业,成功实现了改变其一生的“两个转变”——由农村户口向城市户口的转变、由农民向干部的跨越和转变。
1983年,黄继宗参加工作。从这一年起到2001年担任正宁县县长,他认为这是他奋力拼搏的18年。那时黄继宗还能记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记着父母“瓜田不弯腰、李下不伸手”的叮嘱,勤恳工作,严守纪律。这期间,黄继宗经人介绍认识了于改香,与她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从小在林场长大的于改香手巧能干、勤俭持家,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那时候,黄继宗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于改香都积极参谋、把关,她曾多次当着送礼人的面,把礼品扔出去,甚至还拉着黄继宗把一些别人送来而又退不回去的钱交给纪委,俨然是家里的“纪检员”。
有一次,女儿幼儿园放学回家问于改香,“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开着车来接,而我没有?”于改香听后,摸着女儿的头说:“车是公家给爸爸干工作用的,不是给咱们用的。”
2001年8月黄继宗担任正宁县县长后,施展才华的平台大了,跟在后面当拉拉队捧场的队伍也长了,开始自我膨胀。起初他对于“有心之人”的“围猎”还有所防范,然而,一次提拔失败的打击,直接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权力观。
2006年,是黄继宗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当时他自认为工作出色,希望能更进一步。“在考察的时候,我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但是组织考虑后没提拔我,我感到非常挫败。”黄继宗说。
当时,一些人跟于改香吃饭的时候开玩笑说:“你当着家呢,你拿出来500万他就当上了嘛。”于改香闻言痛哭一场,将黄继宗落选的原因归结为没有送钱送礼。面对审查调查人员,于改香坦言道:“从那时开始我的思想就转变了,没钱人这么可怜,没钱是这么可怜。”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脑子里就想一定要做生意,要挣钱。
两年后,黄继宗晋升为庆阳市副市长。开始把权力当作明码标价的“商品”,把私营企业主当作其致富路上的“财神”。他利用担任庆阳分管城市建设规划副市长的职务便利,通过“主动遵循总规、优化详规,实际违规”的操作方法,干预插手工程项目承发包,为不法商人开绿灯、搞变通,谋取不当利益,自己则借机大肆寻租揽金、以权生钱。
经查,黄继宗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承揽、协调办理有关手续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89次收受45名商人所送款物折合人民币1800余万元。
对于黄继宗的改变,于改香不再像以前一样监督提醒,反而大力支持。当她看到亲戚朋友大把花钱而自己囊中羞涩时,更“咽不下这口气”,在黄继宗的默许和支持下无视自己国家公职人员(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走上经商的道路。彻底从“廉内助”变为“贪内助”。
利用黄继宗和油田的关系,于改香开办了石油公司,通过给油田打井队提供泥浆料,第一年就挣到了120万元。“一年120万,什么概念,我在法院工作一辈子都不可能挣这么多!”这之后,于改香的口头禅变成了“钱里面有火呢”,像飞蛾扑火般,一心扑在捞钱上。
看到了“赚钱捷径”的黄继宗对妻子做生意的态度慢慢由动摇变成支持,甚至亲自出面拉关系、打招呼、接项目,使家族生意遍布油田、小额信贷、房屋装修、城市绿化等多个领域,短短4年就获利1400余万元。
为了“漂白”违法所得同时赚取更大利益,黄继宗夫妇把受贿所得和经商获利归整到一起,以关心企业发展、缓解企业困难为名,先后给3家企业放贷2800多万元,仅利息就获得973万余元。
“黄继宗是个脑子很活的人,他善于钻营,不管是拉关系还是捞钱,都很有自己的一套。于改香也是一个胆子大的人,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是‘搂钱的耙子’、一个是‘装钱的匣子’,形成了‘分头捞钱、集中管理’的模式,把权力变现用到极致。”办案人员评价道。
在庆阳当地,干部群众早有议论,“黄继宗出事,一定出在他老婆身上。”
做生意赚到钱后,于改香认为自己腰板直了,对家里的贡献大了,性格中强势霸道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
在黄继宗无原则的忍让下,于改香更加有恃无恐,对黄继宗的兄弟姐妹、司机和身边老板张口就骂。后来,在骂人不过瘾的情况下,又开始动手打人。不仅对兄弟姐妹不友不悌,对公婆,于改香也不孝不敬。
发展到后来,黄继宗对于改香从不敢管到不想管,放任自流。息事宁人的态度,使得于改香不仅在家庭、家族里大耍威风,在外也无所顾忌、恶名远扬。她常以“官太太”“大姐大”自居,成为庆阳人口中的“于姐”。对于这个称呼,于改香十分受用。
在权力和金钱的刺激下,黄继宗生活追求奢靡,其家人也与他一同贪图享乐,衣食住行皆要“最好”。
“妈,牙缸买哪一款?”
“要高档的。”
“最好的一个一万多。”
“好,就这个。”
这是黄继宗一家微信群里,妻子与女儿的一段对话。
据了解,黄继宗受贿所得的别墅装修极其豪华,装修费用高达200多万元,中餐厅、西餐厅分门别类,棋牌室、练歌房一应俱全。他热衷戴名表,一块手表30多万元;他喜欢穿名牌,衣柜里每条裤子上都配着名贵皮带;他喜欢喝名酒,对茅台酒情有独钟,在兰州、庆阳等地多处住所内储藏着近百箱茅台酒,以至于其妻在转移财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转移他的茅台酒。于改香在挥霍享乐上也毫不逊色,貂皮大衣挂满衣柜,生活物品一味追求高档。
由于忙着“捞钱”享受,黄继宗夫妻对子女缺乏关爱,在补偿心理的驱使下,二人对子女溺爱无度,毫无限制地用金钱满足子女的高档消费要求。于改香甚至教育子女“能挣钱是本事,会花钱是艺术”。
在儿子上大学期间和参加工作后一年内,黄继宗给他100多万元,让其用于吃喝玩乐,平时又不断给他零花钱,父子关系也近了起来。
发觉黄继宗父子“抱团”后,于改香便去拉拢女儿,借着“女儿要富养”的名义,喜欢什么买什么,她的女儿也因此变得花钱无所顾忌。
夫妇俩互相攀比,对子女宠溺无度,在一味“买买买”和“花花花”中养成了子女花钱大手大脚、奢靡任性的恶习。儿子上班后买的第一辆车价值50多万元,后来又换成7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车;女儿使用的化妆品一套就价值上万元,背的都是一线名牌包。
黄继宗夫妇的违纪违法所得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收缴,其犯罪所得,法院也将在判决中做出处理。奢华豪宅,人去楼空,奢靡生活,过眼云烟。留给子女的除了深深的忏悔,还有被高墙隔成两半的家庭。
新媒体编辑:崔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