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新中国经济70年·基础设施建设|亲历者张国宝:发展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适度超前、统筹衔接的一体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整体质量全面改善,综合效率明显提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70年logo

基础设施建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适度超前、统筹衔接的一体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整体质量全面改善,综合效率明显提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入运营,电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领域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凸显,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弥足珍贵。

p140 2019 年9 月25 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举行。《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_ 摄_副本

201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举行。(《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p141

发展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电力,既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动力。70年间,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迅速增加,现在一个华东电网的电量就比当年全国的大好多倍。特高压,更是新中国电力基础设施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鲜活案例。

“重发、轻供、不管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械电子局工作,当时中国刚把国门打开,正是技术装备的引进热潮,几乎每行每业都需要引进技术。其中,输变电线路技术就是引进的重点之一,从变压器、开关到各种断路器、避雷器都引进,而且引进了不止一家的技术、装备,像变压器有ABB的、有西门子的,开关也有好多家。当时,两大瓶颈制约经济发展,一个是交通,一个是能源,拉闸限电是普遍现象,因此我们急着把电搞上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输变电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原来分散孤立的电网联成一个大的电网,这样可以相互补充调剂。但在当时,输变电线路的建设跟不上。当时流传一句话,“重发、轻供、不管用”。大家很重视发电,建电厂积极性都很高,但对输变电重视不够,对用户侧管得更少。所以,当时发电增长很快,但输变电没有能够及时跟上。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电压等级为500千伏的输变电技术,在这之前,西北地区的最高电压等级是330千伏,多数地方是220千伏,再低就是110千伏。500千伏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引进建设的,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是葛洲坝到上海的葛沪线,从葛洲坝往华东送电。那时我在计委也参与了这条线路的引进建设,这条线路是全套引进BBC公司(后与阿西亚公司合并成了ABB公司)的技术设备。到了后来,西北电网的电压等级要提高到750千伏,因为330千伏不够了。那时电力部还没有撤销,电力部科技司司长张晓鲁来找我说要上750千伏,我当时就说现在要上750千伏,将来又要上1000千伏了。

我为什么支持特高压

特高压最开始是存在争议甚至非议的。第一次把特高压技术写入国家文件的,不是国家发改委,而是国务院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

为什么要搞这个规划?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曾搞过一次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周总理主持下搞的,大家认为那次规划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包括“两弹一星”等,都是在那时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取得的成绩。到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搞一个新的科技发展规划。这个《纲要》据说是全国几万科技工作者经过数年努力形成的共识。这其中就把特高压写进去了。《纲要》中对特高压的定义是±800千伏直流和1000千伏交流,文件把特高压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20项科技发展项目之一。可见,发展特高压是多数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同时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论是发改委也好,还是电力部门也好,都是《纲要》的执行者。

国家电网公司主张发展更高电压等级,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装机容量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长。我国远距离输电一直在增加,特别是西电东送以后。因为在东部沿海,除核电站外,建设大型火电和水电的机会不多,所以需要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等。

我之所以支持特高压,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当时的“二滩弃水”。二滩水电站当时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建好后正好赶上中国经济低谷期,二滩水电站的电没人要。我负责主持分电,但也很勉强。因为当时连接川渝的输电线路还没建,只能在四川范围内消纳,那个时候经济低迷,大家都不要。当时把二滩的电分成几档,其中一种是计划内的电,好像连3毛钱都不到。在这个电量以外再发的电,叫计划外电量,只有3分钱一度,当时说这连磨损费都不够。

为分电的事,我到处求人,请他们帮着解决。其中就找到了当时电力部分管科技的副部长陆延昌。从二滩水电站送出来的电,一条500千伏交流线路只能送90多万千瓦。我问为什么送那么少? 他说这都是算出来的,是根据导线发热情况计算的。我说要是这样的话,费了半天劲建一条 500千伏的交流线路,说多了才送100万~120万千瓦,这样算的话,得需要多少条线路啊。建设线路也不容易啊,而且到处都是输变电线路既影响观瞻,更要占用沿线的森林和土地。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来的500千伏交流线路的输送容量并不大,大数说就是100万千瓦左右;±500千伏直流当时输送容量大约300万千瓦。因此,要想输送容量大,就只有在提高电压等级上做文章。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发展特高压之后,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认真地做了多次论证,有的论证的参会专家有200多人,并特别邀请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大多数意见是支持的,反对的少,但论证会还是很重视反对意见。反对理由前后也有变化,例如当时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石墨炸弹,有人认为石墨炸弹会让特高压在更大范围内断电;再如说特高压对人体有害。这两个理由都从技术角度给予分析否定了。后来又有反对意见提出美东大停电的案例,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特高压是为了阻碍改革等理由。但这些争论,都抵不上经过严格的科学计算和模拟计算,特别是后来的实践也证明,特高压是安全的。

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特高压使整个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很长一段时间,±500千伏直流的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的,那时我挺生气,老说今后再建就能实现国产化,但后来还是国产化不了,有好几个关键部件不会做,比如晶闸管,就是大功率整流器。到了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欧洲、日本企业有做试验的,但没有工程化应用的。

发展特高压扶持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我们不是简单地去买人家的设备,而是要在国内生产,特别是特高压的变压器、开关、绝缘等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事实上,别的国家因为没有特高压项目,也就没有工业化生产这些东西。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我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我一直坚持一条原则,就是重大装备的研发一定要与重大工程相结合,如果不和重大工程相结合,空对空地研发,制造出来以后没人需要,你花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大成本,却得不到回报。特高压也是这个特点,我们不是像日本那样,为了将来找市场去研发,而是一开始就有目标,±800千伏的有目标,1000千伏的也有目标。通过招标,设备制造厂商对未来产品的市场看得见摸得着。如果没有工程项目,谁会下大功夫去投入、去研发,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有人要。这种模式很好。

特高压还走出了国门,国家电网公司中标了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项目。当时巴西能源部长来访问时,我陪同他们参观了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上海奉贤变电站。他们回国后,巴西国内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建设±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国家电网公司竞标时,顺理成章中标。

特高压原来没有国际标准,±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的标准都是我们国家制定的,国际上也采纳了,把我们的标准作为国际上这个电压等级的标准。特别是特高压之后,在输变电技术领域,我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我国输变电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都提升了大的档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些方面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本文为张国宝为《中国经济周刊》撰稿)

编辑:陈栋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8期)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