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探路开始,我国自贸区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18 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扩大开放是既定战略,而非一时之策,中国将按照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首批入驻自贸区包括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视觉中国)
我向总书记提建议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块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涵盖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28.78平方公里土地,也由此正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全新的 “试验田”。
2015年,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展,涵盖保税区、陆家嘴、金桥、张江四大片区,面积120.72平方千米。而胡环中“负责”打造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正位于自贸区保税区域核心区域的中心位置。
作为上海自贸区成立和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上海外高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环中回忆说:“浦东是热土,外高桥更是热土,我追随热土而来。”2010年,胡环中刚到外高桥时,他办公所在的大楼入驻企业才20余家, 2013年自贸区初建时增长到126家,2018年已聚集了超过1200家的各类企业。位于这座大楼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2018年贸易额达400亿元。目前,自贸区保税区域艺术品进出境货值年增长速度超过10%, 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累计达370亿元。
在胡环中看来,这是上海自贸区的成就,也是浦东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下为胡环中接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的采访实录:
为了企业制度创新
我想先从一幅蝴蝶画的经历说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我们艺术品交易中心十分受益。
那是2014年春拍前一周,注册在自贸区的顶尖拍卖行佳士得希望引进一幅英国艺术家创作的著名画作《魔鬼》,它是由192只整只蝴蝶及500对蝴蝶翅膀创作的一幅画作,色彩非常绚丽。按要求,作品需到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但英国对艺术品出口没有检疫要求,所以这幅画作进入中国缺少了相关证明。
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蝴蝶,对应的每一只蝴蝶的产出地都要出具一份检疫证明,即便是可以一一追溯,但可能历时数月也无法完成。怎么办?我们开始跟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沟通,一起向当时的国家检验检疫总局作了汇报,希望能够针对自贸区给予便利化措施。国检总局经过评估认为,这些蝴蝶标本来自低疫情国家,而且又进行了灭活处理,很快给了反馈,三天之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国检总局出台了对低风险入境深加工动植物产品“免于审核国外检疫证书”的新政,上海海关会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企业需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入了风险评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对风险较低的生物制艺术品,先入区再检验,《魔鬼》这幅作品成为首个受益者,如期到沪参加拍卖。从那时开始,国检总局授权成了自贸区的红利,使上海检验检疫局可以迅速办理类似艺术品的进境许可证。
2015年,上海国检局及自贸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上海国检局关于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意见》,意见共24条,其中规定,自贸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内艺术品进出境免除CCC证明。这短短百字不到的政策背后,体现了自贸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努力。
我向总书记提建议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设立至今,我们不断调整方向。最初通过依托保税区优势,大量吸引文化装备企业、货物贸易型企业。如影视制作、灯光舞美等有着大量海外进口需求的企业,借助于当时的“世博会”吸引很多这类企业入驻,以致“世博会”所有发光舞台的演出设备都是由基地里的企业提供的。
还有一个方向是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体量小但价值高,有助于提升贸易总量和贸易能级,从2012年初开始,基地把它当作与文化装备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产业引进。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专门提到了我们这个基地,要求我们打造亚太地区新兴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2013年3月,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总理之后,首站调研就在上海。在外高桥保税区,他举目四望,给上海建立自贸区以积极的信号。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4年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等陪同下视察上海自贸区,并来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听取汇报,视察了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他在视察中说:“原来还担心文物流出去的问题,现在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当时我们向习总书记提了一个建议:在目前严格有效的监管前提下,是否可以适度开放文物拍卖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发展?目前现行法规是不允许外资拍卖行在中国大陆地区拍卖1949年之前的艺术品的,这类艺术品既有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也囊括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但这对于我们引进大的拍卖行和艺术品交易机构造成很大障碍,6年来,我们始终在推动。
其实,根据现行法律,几乎不存在文物流失的问题。全球顶尖级拍卖行在香港竞拍额每场都能达到几十亿港币,如能允许外资在中国内地拍卖,反而可以让更多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回来。
为此我想建议在自贸区先行先试1949年以前的国外艺术品拍卖,并辅以各类监管措施。对于自贸区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方向和措施,我们充满期待。
自贸区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自己的担当
自贸区制度创新让艺术品交易中心迎来爆发式发展阶段。2013年7月,3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保税仓储一期投入使用。而2020年初,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就将投入试运营。这个6.83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是全球体量最大、设施最先进、运营和管理最规范的艺术品综合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在保税仓储的基础上,我们将功能进一步延伸至展览展示、交易洽购、评估鉴定和金融服务等方面。
上海自贸区设立6年来,各经济产业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自贸区仅占浦东新区1/10的面积,却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经济总值;占上海市1/50的面积,创造上海市近1/5的产值。如今在上海自贸区120.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7年实现了13500亿元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自贸区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自己的担当。2018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已突破400亿元的贸易规模,2019年预计有望达到500亿元。自贸区艺术品交易中心自2013年成立至今,艺术品进出境货值已超过3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9月24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这是全国首个在自贸区内设立的版权专业服务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开展版权快速登记、快速监测预警、快速维权等服务,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意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自贸区设立6周年,我们将持续提升产业能级,放大交易总量,积极对接国际,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来向祖国致敬,不辜负祖国对上海自贸区的期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功能配套服务,并扩大影响力,提升集聚程度,打造国际化的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牵头制定各项行业标准,以多元化思路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闭环,积极融入产业国际市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新的征程就在脚下,伴随着上海自贸区对外文化领域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们这个产业运作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杰采访报道)
编辑:宋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8期)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