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大代表给力,“隐患地”蝶变“致富站”

“听说兴隆集市专卖‘土货’,我是特意过来的。”

近日,重庆市璧山城区市民王明德专程来大兴镇兴隆集市购买农家蔬菜,菜摊前,他一边选择番茄、豇豆,一边与菜农拉家常,看着新修建的兴隆集市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的摊位上码放着还挂着露珠的新鲜蔬果,在村民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他看到了一幅乡村振兴鲜活画卷。

可谁曾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交通“隐患地”,如今却蝶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农民增收“致富站”。这背后凝聚着该镇人大聚焦民生关切,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的强大动力。

1.jpg

璧山区大兴镇兴隆集市(大兴镇人大供图)

代表建议建集市

2022年5月,连接璧山城区与大兴镇的茅莱山隧道贯通,大幅拉近大兴镇与璧山城区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激发了城市居民下乡“寻鲜”热情,也引来附近村民自发在隧道口占道摆摊卖‘土货’。然而,摆摊抢道占道经营导致这里交通堵塞、杂乱无序,严重影响进出隧道口车辆交通安全,司乘人员反映强烈。

市民有需求,农户要增收,不能搞“一刀切”方式取缔了之,面对这一民生新课题,大兴镇人大开展专题调研,组织部分区、镇人大代表前往实地查看,倾听村民“卖菜难”、市民“买鲜难”的双重诉求,敏锐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城乡互动潜力。2023年初,区人大代表周国福、江浩通过接访、走访群众,参加“院坝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周边群众和镇有关职能部门意见,在当年初召开的大兴镇第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相继提出《关于在茅莱山隧道口设立“路边集市”的建议》《关于对茅莱山隧道口占道经营整治的建议》,建议在茅莱山隧道口规划建设农村集市,解决周边群众期盼。

政府行动抓落实

这两条建议引起与会代表共鸣,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镇政府迅速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修建集市相关工作。经过反复协商、论证,镇政府决定自筹资金5万元,充分利用修建茅莱山隧道时施工备料及工人休息场地,规范建设农贸集市,以解决群众摆摊抢道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的状况。

随后,经过两个月紧张施工,2023年底,占地1000余平方米、设置有30余个摊位的农贸集市——兴隆集市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个解决农户销路、满足市民需求、消除安全隐患的路边集市就此诞生。市场内摊位整齐划一、摊位顶棚安装规范、地面干净整洁,同时,在集市旁还划设了停车区,方便群众。昔日交通“隐患地”如今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农民增收“致富站”。兴隆集市雏形初具,城乡“赴约”有了安全、有序的舞台。

“现在好了,我们卖菜有了固定的摊位,再不用去抢道经营了,天晴落雨也不用淋雨吃灰了。”集市正式开市投用后,菜农李大爷高兴的说。

人大监督促升级

集市设立后,如何更便民、更繁荣,成为助农增收、连接城乡的纽带?是该镇人大持续关注重点。

在镇人大的持续跟踪监督、推动下,今年春节前夕,璧山城区106、城郊802公交线路经隧道通行,并在集市旁增设站点。极大方便了城区居民前来采购,显著提升了集市人气和辐射范围。

“集市内全是实打实的‘村里味’,106路、802路公交直达集市门口,门口站牌下了车,抬脚就能买到各类新鲜果蔬。真的太方便了。”市民王明德说。

随着集市人气提升,停车难、如厕难等新问题浮现。镇人大代表又深入集市一线,倾听民声,经过充分调研,在今年年初人代会上,冉啟海等镇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完善停车场地、增设公厕等配套便民设施的建议》,镇政府积极采纳,于今年4月,在集市周边区域增设停车位20余个,修建公共厕所一座,有效解决了困扰集市发展的“后勤”难题。

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路,大兴镇人大还巧借该镇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季东风,为兴隆集市升级建言献策。6月27日,由镇政府邀请,全镇17个村、全区近百名农户(商家)踊跃参与,入驻市场,摊位前,联盟村的水果、朝元村的花椒、平安村的番茄……60余种农副产品整齐码放,摊主们热情叫卖,满是烟火气。兴隆集市的售卖方式从“小而散”转变为“大而全”,经过本次的探索实践,更是定下每月27日为固定“赶集日”,集市成为连接城乡、激活乡村经济的长效纽带。

“兴隆集市的华丽蝶变,是镇人大紧盯民生痛点、积极建言献策、持续监督推动的结果。”该镇人大主席周国福说,并表示,接下来,镇人大将持续关注集市配套设施完善情况,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托起“民生场”,壮大“致富场”,繁荣“融合场”。(邓沛伟 王光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