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站点”升级 为基层治理赋能

“感谢人大代表的助力,让我们能坐上直达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璧山站的公交车,大大缩短了我们到重庆主城和璧山城区的时间和距离,这份礼物真的太暖心了。”今年初,群众期待已久的璧山城区106路公交线路经茅莱山隧道延伸至璧山区大兴镇船形村委会终于开通,公交车开通那天,群众奔走相告。

这一民生实事的落地,是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依托代表“家站点”察民情、解民忧、推动“民声”变“民生”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该镇人大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迭代完善代表“家站点”,促使代表把“根”扎在群众中,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大兴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规范化建设

当前,大兴镇有人大代表之家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9个,人大代表活动点和民情联络点各1个。每个“家站点”统一制作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代表述职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接待走访群众制度、代表接待群众流程图、代表公开信息表等制度牌,统一印制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代表接待群众记录簿、代表述职登记簿、代表履职登记表等资料,制定代表接待走访群众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代表“家站点”实现有标牌、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记载。

依托这些“家站点”,代表们用“线上+线下”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从民生小事到发展大计,一条条民意汇入代表“家站点”,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成效,璧山城区106路公交车延伸到大兴场镇,便是其中典型案例之一。

“公交车何时开通?”

“村民种的蔬菜水果想更快更新鲜的送到主城各卖场。”

2022年5月,璧山茅莱山隧道通车,缩短大兴镇到璧山城区距离,但公交车却一直未通。那段时间,群众盼望茅莱山隧道尽快开通公交车的诉求在代表“家站点”代表接待群众中被频频提及。冯世军、徐安淑、张清平等区人大代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关于将璧山106公交线路延伸至大兴场镇的建议》,引起区相关部门重视,促使这一群众诉求被提上办理日程。

特色化融入

大兴镇人大在规范化建设代表“家站点”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动“家站点”拓展功能,升级“学习交流、代表建议进家进站讨论、人大代表‘定期省亲’”等特色化融入服务,特别是组织镇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领导不定期进家进站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对代表提建议及镇重大民生实事、重点工作、惠民政策等的推进或落实情况,更是受到群众欢迎。

比如,针对上述群众提出的将璧山106公交线路延伸至大兴场镇诉求,该镇人大多次协调区交通运输委、区交警大队、重长运璧山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与镇交通建设岗负责人、村民代表一起,在船形、长隆、兴隆等村(社区)代表联络站展开协商,研究处理。正是在镇人大持续关注下,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2025年1月22日,区交通局对城区部分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其中106 路终点站由古道湾公园经茅莱山隧道延伸至大兴镇船形村委会,群众翘首以盼的106路公交车终于延伸到了大兴场镇,该线路串联起大兴镇、璧山行政中心、璧山中学、璧山区人民医院、重百、璧山云巴站、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璧山站等多个居民小区、学校、企业或商圈,促进了大兴镇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方便了大兴镇1万余群众出行。

闭环化管理

群众诉求办理成效几何?一直是该镇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运行关注的重点,针对“家站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如何交办、转办?如何督促相关部门办理?该镇人大创新建立“全链条”建议办理机制,从登记、交办、转办、督办、反馈及评价通报,形成完整闭环,推动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代表联络站有活力、接地气,我们反映的问题,代表都耐心听、认真记,并积极协助办理。比如,场镇的公交站亭修好了、符家村天观路的路灯亮了、兴隆社区民生家园建好了、万民村森林防火通道正在建设……”看着这些通过代表“家站点”反映的“民声”事项,一项项变成民生实事,群众对代表“家站点”的运行赞不绝口。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区镇人大代表已累计进“家站点”2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50余条,形成代表建议18条,办结率达95%以上,帮助群众解决或化解矛盾纠纷问题100余项,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该镇人大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进一步完善线上代表“家站点”管理场景运用,实施数字化场景赋能行动,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打造巴渝实践站,提升代表“家站点”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更好实现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可感可知、惠及民生。(张清平 曹艳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