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河道整治好了,不但改善了水质,还复耕沿岸淹没地上百亩。没想到曾经的‘困扰之源’蜕变成了如今的‘幸福之河’”近日,正在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梅江河岸边散步的罗倩等村民边走边说,心中无比喜悦。
罗倩口中的“困扰之源”,正是曾经竹木倒伏、河道淤积、杂乱无章、隐患重重的大兴镇群众的“母亲河”——梅江河。但如今却焕然一新,河两岸休闲步道一路延绵看不到尽头,碧水清流,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村民眼中梅江河的华丽蜕变,凝聚着大兴镇人大发挥职能优势、持续监督助力、回应群众关切、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听民声,洞察民生痛点
“梅江河里倒伏的竹子多,河道淤堵严重,蓄水能力差,既不防洪也不抗旱。”
“河岸竹木肆意丛生,种点庄稼十分不方便。”
……
2022年,大兴镇龙飞村、万民村人大代表在参加“三级院坝会”时,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
穿村而过的梅江河,历来是万民村和龙飞村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却因长期缺乏管理,河道内倒伏竹木淤积严重,岸坡抗冲刷能力极差,导致行洪能力严重不足。每至雨季,河水泛滥成灾,大片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损失惨重,而旱季时,河道蓄水能力匮乏,灌溉用水极度紧缺,难怪这条曾经的“母亲河”,成为村民的心头之患。
代表将村民的痛点向大兴镇人大反映后,面对群众的诉求,大兴镇人大深感责任重大,立刻组织人大代表前往河道实地调研察看,了解具体情况,决定将助力梅江河道治理纳入当年大兴镇人大履职重点,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建良言,凝结治河良方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代表们先后在大兴镇十九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大梅江河治理力度的建议》《关于对梅江河河道及时清漂的建议》等,同时还向大兴镇政府提出关于整治河道及沿岸配套设施、完善灌溉系统等多条意见,引起大兴镇政府高度重视,大兴镇政府迅速行动,将其列为2023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为推动该民生项目的落实,大兴镇政府成立项目工作专班,积极与区级主管部门对接,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底终于向上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依托璧山区福中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建设契机,采用生态砌块、直立式护岸、扩宽河道、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启动对2.36公里河道进行整治。
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为保证项目保质如期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兴镇人大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对河道治理项目开展专题视察调研,适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大兴镇党委报告,提出建议,为大兴镇政府和施工单位改进工作提供参考。还积极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启动初期,因施工需暂时占用部分农田,部分村民心存疑虑,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作用,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耐心向村民详细讲述项目的重大意义与长远利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逐渐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代表们还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引导村民自发参与监督,例如,针对村民提出的下河梯步位置不合理、人行便道安装不规范等问题,代表们积极与施工方沟通协调,促使问题迅速得到优化解决。
通过人大代表们的共同努力,2024年底,该项目顺利完工。据施工方介绍,该项目配套建设的400余亩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3500米生产便道、1座提升泵房、1座新建人行桥以及500米修复公路等,也如期建成并发挥显著效益,惠及万民村、龙飞村1000余户村民,每年还为每亩节约人工成本200元。
梅江河段排洪不畅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两岸约500亩洪涝区农田告别了“看天吃饭”的历史。如今,曾经杂乱无章、隐患重重的河道焕然一新,碧水清流,两岸干净整洁,花香鸟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随着水质提升和环境优化,这片土地已吸引多家现代农业企业入驻,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周国福 唐春燕 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