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城市管理工作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乡野间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让这里焕发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精细治理,提升环境卫生品质
武陵山乡的城市管理工作者深知,环境卫生是乡村形象的第一张名片。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蜿蜒的山路上,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他们手持扫帚和簸箕,认真清扫着街道。无论是主街道的繁华路段,还是背街小巷的隐蔽角落,都不会被忽视。为了提升环境卫生的精细化水平,武陵山乡引入了先进的垃圾分类理念。在各个村庄和社区,色彩鲜艳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工作人员通过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走进居民家中发放宣传手册,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如今,村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能被准确分类投放,这不仅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还让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今年以来,全乡累计投入垃圾分类资金56.5万余元,其中运行维护费47.59万元,设施设备建设投入8.91万余元。全年改造分类收集点177个、新购买垃圾桶249个,整改垃圾分类设施错误标识50个,确保垃圾分类收集与运输的高效、规范运行。
规范秩序,打造有序公共空间
在武陵山乡的集市和街道上,曾经存在着摊位杂乱摆放、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旅游乡镇的整体美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政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规范秩序的行动。针对摊位管理,划定了专门的集市区域,设置了整齐划一的摊位标线,购买了50个山货销售柜,通过与摊主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引导他们在规定的区域内有序经营。每天都有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对越线经营、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劝导。如今,集市上各类摊位摆放井然有序,水果摊、蔬菜摊、小吃摊等分区明确,既方便了居民购物,也营造出了一种热闹而有序的氛围。车辆停放管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在公共机构新设置共享车位315个。另一方面,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停车的风尚;对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劝导和处罚。现在,摩托车、汽车都能按照规定有序停放,原本拥堵的街道变得畅通无阻,提升了旅游场镇的交通便利。
绿色发展,营造宜居生态环境
武陵山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将这片土地打造成宜居的生态家园。龙塘生态走廊水系整治工程。驳岸整治18700平方米,实施活水循环和水质提升工程;新建公厕1座;新增10处景观节点,对水系周边绿地进行生态化景观打造,其中种植乔木565株,种植灌木 14807平方米。龙塘生态走廊新建滨水人行漫道工程。建设人行漫道2.4公里,宽度1.5米,安装庭院灯69套,户外防水音响21只,管线敷设800米,对人行漫道两旁进行生态化景观打造,其中种植乔木 300株,种植灌木 10000平方米。场镇重点区域绿化提升改造工程。为美化靓化场镇环境,武陵山乡在场镇重点区域打造社区绿化建设。种植超级一串粉、乔木绣球、一串红等花草700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1200m²。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了对河流的治理。
开展了河道清淤、河岸护坡等工程,严禁污水直排河流。建立了河长制,由专人负责河流的日常巡查和监管,确保河流清澈见底,水生生物得以繁衍生息。在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上,武陵山乡也不遗余力。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生态保护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如今,居民们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不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武陵山乡的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服务居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无论是办理相关许可证件,还是咨询政策法规,居民都能在这个窗口得到热情、高效的解答和办理。同时,开通了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居民可以随时拨打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如环境卫生问题、噪音扰民问题等。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保证做到及时受理、快速处理、及时反馈。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注重方式方法,坚持文明执法。他们通过耐心的劝导和教育,让违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流动摊贩中的困难家庭,执法人员会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经营场所或者提供一些就业信息,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
武陵山乡的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正在不断提升旅游场镇的品质和形象。在未来的发展中,武陵山乡将继续秉持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宜居、和谐,成为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秦领 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