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让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着实热闹了一把,前来旅游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均得益于鱼池村里的几位“新青年”
在鱼池村“新青年”,是指经过鱼池村认证、持续为村庄发展提供支持的年轻人,3位和杨春梅一样获得鱼池村“新青年”称号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却共同选择在鱼池村忙村务、建农场、办活动,让鱼池村人气越来越旺。
4月27日,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2024年春耕文化节暨第三届鱼池插秧节在鱼池村开幕。 尹诗语 摄
杨春梅的果园里,除了果树,还种有玉米等作物。“今年我承包了20亩地建起家庭农场,以后我就要留在鱼池村,带着村里人多挣点钱。”
杨春梅本是四川宜宾人,2023年秋天,杨春梅偶然间了解到西南大学2023年秋季“乡村田间行实习生”活动,她从小就向往田园生活,便报名参与了这次实习。
“这里虽然属于主城区,但从市中心自驾需要1个多小时,交通并不方便。”杨春梅说,正因为如此,鱼池村保留了传统风貌,淳朴的村民对她这个“外乡人”也很友好。
实习期间,杨春梅和团队一道拍摄鱼池村传统村落保护情况,并向村民了解村庄历史,渐渐与当地村民熟络起来,村民亲切地叫她“小杨”。
实习结束后,杨春梅决定留在村子,承包20亩果园打造生态农场,让更多村里的土特产能卖出山。
一开始,村民听说小杨“种粮食不用农药化肥”,都担心她首次创业便“打水漂”。
但随着农场逐渐成型,杨春梅种植的果树、蔬菜、花卉长势好、品质高。“五一”假期,她的农场引来了不少游客,村民也渐渐认同了她的种植方式,这让杨春梅有了继续在村里当农场主的信心。
5月3日晚,在鱼池村村民院坝的“鱼池夜话”现场,十几名村民围坐一起,边喝着茶水边聊村务。
21岁的鱼池村村委会实习生李文杰正挨个记录下村民对村庄未来发展的建议。
在此之前,李文杰曾在重庆工程学院学习物联网工程专业,与乡村工作可以说毫不沾边。今年3月,他加入“乡村田间行实习生”项目,成了鱼池村村委会实习生。
初到鱼池村,李文杰主要的工作是跟随村干部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不少村民见他是“城里娃”,不愿与其沟通。
“外乡人”的身份,给李文杰带来了工作转机:村里有不少长期存在的矛盾,以往由于村委会都是本村人,一些矛盾难以处理。这时有村民认为“外乡人”能保持公正,便试着让李文杰来当“调解人”。
有了村民的信任,李文杰又和团队一起发动村民参加“鱼池夜话”,让村民利用空闲时间到院坝里“摆龙门阵”,把各家的事情敞开了说,许多陈年矛盾在一场场“夜话”中化解,同时还讨论出一些发展的好点子。
25岁的吴雨童和29岁的余世海也是鱼池村“新青年”,吴雨童于去年10月来到鱼池村,走访调研村子的发展情况。
“我和村民一起筛谷子、翻料制酒,还为村里公众号撰写推文,为活动设计海报等。”吴雨童说。
29岁的余世海任职于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鱼池村插秧节期间,余世海和其他“新青年”一道为插秧节出谋划策,还为鱼池村乡村文旅业态规划提供了专业建议。
鱼池村为这四位青年颁发了“新青年”证书,他们将与村民一道,共同建设村庄。(刘冲 尹诗语 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