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东温泉镇奏响嘹亮乡村振兴曲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我们要一张名片镀亮一个品牌,温泉始终是我们东温泉镇的独特资源,对于这张宝贵名片,我们要立足大农业、大旅游,优化温泉产业结构,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深耕农文旅融合道路。围绕‘一个温泉’,合唱文旅‘样板戏’,共享山村‘幸福歌’,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东温泉样’。”

11

2月15日上午,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党委书记李晓秋表示,为完成这个样本,就要规划先行,绘就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该镇初步编制完成《世界温泉名镇策划方案》和《东温泉镇总规》,为打好“温泉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提档升级,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投资800万元建设滨河公园、滨河步道,修复升级老旧公园、裸浴公园,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000万元打造“坐忘山”民宿。拓展“温泉+”,推动“温泉+酒店”向“温泉+中医”“温泉+康养”“温泉+农业”“温泉+智慧景区”“温泉+乡村休闲游”转型提级,实现温泉产业与其他产业互融。

据了解,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野公园、五斗丘两大民宿是“温泉+乡村休闲游”项目的先行者。位于河岸村永福坝的野公园,在村里流转500余亩撂荒地,种植观赏性油菜花、应季瓜果蔬菜等,融入温泉旅游、特色美食和乡野民宿吸引市民游客前往体验农耕农趣,并带动河岸村新建成“孝善堂”“万福圆”两大农家休闲好去处。在五斗丘民宿农业园内,百亩无公害绿色草莓、桑葚、柑橘成为游客最热衷追捧的三大特色农产品,并由此延伸出了草莓酱、桑葚酒、桑葚干、桑葚茶等深加工产品,将一产二产三产完美融合,实现农业、旅游双丰收。

李晓秋书记介绍,2023年春节期间,东温泉镇累计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6万元,人们常说的“烟火气”又回来了。作为农业大镇、旅游大镇,东温泉镇将着眼于世界温泉名镇发展定位,做优“温泉+”这篇文章,镀亮“文旅融合发展”品牌,为乡村振兴开足马力,跑出东温泉镇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速度。

九花谷金丝皇菊园是东温泉镇黄金林村第一个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农业产业,立足于整村脱贫摘帽目标,村“两委”外出考察学习,选定了这朵“黄金花”,在村里大力推广种植至300亩,当年产出金丝皇菊茶3000斤,产值30余万元,如期实现整村脱贫,顺利摘下市级贫困村帽子。

一花带动万花开,勤劳种出“致富果”。啃完脱贫攻坚战场的“硬骨头”后,黄金林村迎来一波产业发展高潮。300亩锦绣黄桃、300亩蜂糖李、300亩柑橘、400亩翠冠梨相继结出硕果,产业基地形成“一园一廊一基地”格局。通过“六个一”模式,水果和菊花茶销售额达328万元。围绕特色产业,黄金林村成功举办赏花节、采摘节、果树认种和首届温泉旅游季活动,吸引游客几万人,实现观光采摘收入30余万元,农民致富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预计水果产出40万斤,精品金丝皇菊茶2000斤,村民口袋越来越鼓,脸上笑容越来越甜。

22

初次品尝到农业发展甜头的黄金林村并没有就此止步。黄金林村开始将目光瞄准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开展十里花果长廊水肥药一体化扩建,完成育苗大棚扩建、水果体验采摘园建设,建成黄金林游客接待中心,新建停车场、旅游公厕、观景平台;对金丝皇菊加工厂提档升级,完成SC认证生产线建设等。2022年,黄金林村成功承办“基层组织提升年”农村板块现场会,向巴南区展示产业兴旺形成的强劲动能。在黄金林村的示范带动下,东温泉镇狮子村3000亩五布柚长势喜农,碾沱村800亩麻竹致富回甘,新楼村百亩油菜花香四溢……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犹如雨后春笋,在东温泉大地上茁壮成长,产业兴旺的画卷五彩缤纷。

菊花清香润心田,水果香甜增信心。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东温泉镇提早谋划,年初就已形成2张项目库清单共42个项目,详细编制了农业农村三年滚动重点项目库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谱写产业兴旺新篇章。

与其不同,东温泉镇鱼池村走的是文化振兴带动产业兴旺的路子。在村歌的影响下,全体村民更加团结,由此激发的内生动力和主人翁意识,帮助鱼池村顺利拿下178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同发展200亩油茶基地,成功建起大米加工厂,高效引进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村集体经济在村民的坚决拥护下多点开花,村“两委”真正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2022年,鱼池村顺利承办重庆第三届爱故乡论坛活动,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点赞鱼池,文化润泽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鱼池村还通过举办插秧节、购米包地、“我们的‘村晚’”等活动外联内畅,激发动力,不仅与西南大学形成支部结对共建,还成功回引新乡贤、新村民8人,成立“爱乡会”反哺乡村建设。鱼池村正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化蝶起舞”。清和大米、清和萝卜是鱼池村的特色农产品,为把“土特产”变支柱产业,鱼池村铆足干劲,大打“生态牌”,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探索实施不用农药化肥的绿色稻米种植模式,由此拓展“稻+N”种养殖方式,积极申报“清和大米”“清和萝卜”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扩大发酵床生态养猪规模,打造清和生态猪品牌形成新“清和三宝”,真正把“青山绿水云海茫茫”的美丽鱼池变成东温泉镇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据了解,东温泉镇以鱼池村为试点,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打底产业兴旺的振兴道路。建设有机肥厂,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依托观景口水库、熊猫基地、积谷凼水库等自然风光打造鱼池生态研学基地;建立绿色农产品品牌库,全面提升五布柚、金丝皇菊、猕猴桃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口碑。截至目前,全镇拥有绿色食品认证品牌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今年计划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品牌5个,全面点亮东温泉镇农特产品品牌之光。

2022年,面对火情、旱情、疫情“三情”叠加大战大考,东温泉镇依托“党建引领+村民自治”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荣获首批“无疫镇(街)、无一场森林大火、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18个村(社区)建立健全的村(居)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积分制”和志愿服务机制,“一约三制”发动新时代乡村治理大引擎。

33

党旗红,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还体现在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成立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东温泉镇已成立股份合作总社,14个村分别成立股份合作社,以总社带分社,统筹项目和资金,按股分红,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如黄金林村“两委”带头成立民之丰专业合作社,带动整村抱团发展。鱼池村“两委”带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冲劲十足。碾沱村“两委”成立麻竹专业合作社,特色资源成发展优势。在扩充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上,东温泉镇落实轮岗锻炼、跟班学习、导师帮带制度,分5批次安排24名村(社区)干部跟班学习,优选32名导师传帮带45名干部,储备后备人才36名,帮助21名村(社区)干部提升学历。

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党组织要强,党员队伍要硬。东温泉镇党委以“基层组织提升年”为契机,通过固本、强基、内联、外畅,开展“换届回头看”,进行班子回访,部署“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在全区率先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专项行动,收集并解决意见诉求160余条。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切实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引领全镇走向乡村振兴共富路,帮助乡亲共享乡村发展成果。

党旗在东温泉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这片土地大有可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东温泉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未来,东温泉镇将借助快轨C6线落子东温泉的东风,串起茶园、南川,联动二圣、木洞、姜家、丰盛,奋力打造经济发展“重要窗口”,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康庄大道,奏响更嘹亮的乡村振兴曲。

人勤春早耕耘忙,满眼生机田野旺。正值春耕春播时节,行走在东温泉镇广袤的大地上,一台台挖掘机正在刨土推地,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整治后连片的田土里孕育着勃勃生机,肥沃的土地里蕴藏着美好希望。

重庆巴南区东温泉镇一步一个脚印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步履不停持续探索新路径,找准产业发展落脚点,以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为源动力,以点连线带面成片,乡村振兴的巨幅画卷正被细细描绘,徐徐打开。(吴靖晓峰)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三审:周琦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 公众账号获国家网信办红“V”认证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16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42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