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谭虎副教授率电生理团队,成功为患者在最先进的三维标测CARTO及三维腔内超声系统指导下,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实现零造影剂使用和零射线手术。
两年前,患者于阿姨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一个月发作三四次,后来发作次数增加,发作时心电图示快室率房颤,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这严重影响她的平时活动量和生活。经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药物相关心电图异常及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医生建议手术,但发现她对造影剂过敏,手术治疗一直未得以实现。
谭虎副主任介绍,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日趋成熟的微创导管消融术已经可以治愈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房颤)、总是折磨人的早搏(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说犯就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等等。心律失常的微创导管消融术需要精准的心脏解剖学定位,通过术前心脏增强CT扫描、术中X射线透视和造影、导管接触心腔内壁重建心脏三维模型等可以初步实现。但是,增强CT和X射线都需要接受一定剂量的射线辐射,也通常需要造影剂(也称对比剂)指引,对比剂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对人体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老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极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
对此,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晋军主任针对于阿姨的情况,组织电生理小组进行了会诊讨论,认为最好的手术方法就是在三维标测CARTO及三维腔内超声系统指导下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不需使用造影剂,也没射线,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谭虎副主任率电生理团队,在患者清醒状态局部麻醉下,成功在三维标测CARTO及三维腔内超声这只“天眼”的监测下,在零射线下迅速而精准地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全程仅用时一个多小时,实现零造影剂使用,零射线,术后第二天检查显示,于阿姨已经恢复窦性心律,心率平稳,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并且可以下地活动了。
“谢谢你们,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我就感觉非常好了,心脏就不像以前那么乱跳了,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活蹦乱跳的时候了!”于阿姨非常满意治疗效果,直夸人民军医为她解决了困扰两年的难题。
据了解,三维标测CARTO及心腔内超声系统是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绿色电生理”技术,这一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消融术,就如同在心脏里有了一只明辨秋毫的眼睛,大大提高了瞄中靶心(消融靶点)的把握,尤其对于一些结构变异、内脏转位、不能或不愿意使用对比剂、需要避免放射线损伤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通过精准标测和量化消融等理念和新兴工具的支持,实现精准定位和治疗,创造更加安全健康高效的手术环境。
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始终致力于通过个体化的药物调整及先进的手术方案,同时更加精准、高效、及时、安全地纠正“乱跳”的心脏,切实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生存质量及长期预后,做好心律失常患者们的健康守门人。(代芬 张璐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