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山岭,常山县青石镇和尚弄村2400余亩油茶苗舒展枝叶。日前,望着满山新绿,和尚弄村党支部书记蔡永军满脸喜悦:“这是我们与县两山合作社共同打造的高标准油茶林示范基地,这个项目能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村民增收140余万元。”
蔡永军口中的油茶林,原先是一片闲置山林。位于浙西山区的衢州,林地总面积近8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群山叠翠间藏着巨大的生态财富,但长期以来,林地分散、综合效益不高,让不少林农选择外出务工,不少优质林地撂荒。
钱江源头山林“披绿生金”
为破解难题,衢州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为契机,创新探索“一股份两平台”林权制改革,打通林地流转收储交易全链条。引导林农将林地经营权折价入股村级合作社,由两山合作社这样的国有公司作为林权流转收储平台对山林资源进行系统性开发,推动林业标准地建设,再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和林业强村富民系统搭建林权市场交易平台,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
蔡永军又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头,“新一轮2000余亩油茶共富标准地项目已经启动,目前处于测绘流转林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交付。”蔡永军咧嘴一笑,山林不再是“沉睡”的生态资产,而是致富的“绿色宝库”。
集中整合的林地如何释放经济效益?其精髓在于“权变股、农变股、利生金”:林地经营权变股权,农民成股东,收入来源于租金、薪金、股金分红。
得知开化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要收储闲置林地,开化县桐村镇门村村民黄顺民爽快签下14.23亩林地流转协议,黄顺民算了一笔账:“这样可以一次性拿到3.7万多元的林木收储金和1.4万多元的林地流转款,9年后开始领取分红,往后年年都有真金白银进口袋。”
据统计,门村村累计收储闲置林地面积3580亩,为林农带来林权流转收入980万元,惠及256户林农、1195人。
如今,这样的生态“立体致富图”在衢州的青山间处处上演。截至目前,全市流转林地267.87万亩,占可流转林地的76.37%。2024年,衢州市林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比上年增长超8%,山区1.8万名林农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加工资性收入达5000元。
“直接的经济效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林权制改革,找到一条合适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推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衢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夏日清晨,一层薄雾笼罩着衢州乌溪江,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村民余建青乘一叶小舟,手臂挥动间,漫撒而出的渔网在风中摇曳。这不是在捕鱼,而是在表演,一幕“渔夫撒网”被相机定格。
10余年前,为了保护乌溪江水源,当地开展生猪禁养、玻璃拉丝厂关停等专项整治行动。眼看着生态环境变好,游客越来越多,余建青摸索着办起了农家乐,又在摄影爱好者的建议下,兼职做起了撒网模特。“当模特年收入3万元左右,农家乐年收入10多万元,加起来将近20万元,是原先收入的四倍。”余建青告诉记者。
余建青的华丽转身,是衢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缩影。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衢州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天更蓝了,空气质量常年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水更清了,全市出境水全部达到II类水标准;地更绿了,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
与此同时,衢州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钱江源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全市建设了27处、总面积超1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有量稳定在215平方公里以上,为生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理想场所。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地环境要求非常高,已连续6年来衢州龙游越冬。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家底”愈发厚实。目前,衢州有各类生物物种10643种,占全省总物种数的82.28%,是我省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守护好绿水青山,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衢州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全市范围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进行24小时全面监测和评估。同时,关停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打造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同时,该市先后制定了《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用法治力量监督保护生态底色。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蕴含的经济价值也更加凸显。衢州通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在常山县,“两山合作社”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闲置林地、农房等碎片化资源集中收储,通过生态资源转化“云脑”平台进行整合与价值评估。平台打通全县自然资源、农业、林业等19个核心部门的1.3亿条数据,搭建起贯通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为“低小散”生态资源赋予规模价值。
在开化县,探索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将林地纳入国家公园统一监管,政府给予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偿,推动林农从“伐木工”主动变为“护林员”。近年来,开化县又以“钱江源”区域公共品牌为引擎,整合龙顶茶、清水鱼、有机蜜等34类生态产品,实现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碳账户体系改革在衢州全域推开,则让更多人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每一项绿色行为都可以量化成碳减排量计入碳账户中,碳账户不仅关联日常消费优惠的福利活动,还可以在贷款融资中享受绿色通道。截至2024年底,衢州已建立碳账户239.6万个,全市碳账户金融贷款余额达到968.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