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和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在北京和舟山同步举办《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简称:《报告》)发布会暨“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报告》全面梳理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系统展示了舟山海洋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海洋经济的区域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建设海洋强国展示了可供参考的行动路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纪委书记刘德顺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舟山群岛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处于建设海洋强国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承载着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使命,更是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先锋阵地。此次发布的《报告》是首部对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报告,在全面梳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总结了舟山海洋经济各领域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主要挑战,并对新发展阶段舟山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舟山行政学院副院长、舟山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潘祖平表示,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充分发挥舟山市发展海洋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携手共进、互惠共赢,以智库报告写作、课题研究为抓手,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实现双方战略合作事项扎实落地,助力市校双方高质量发展,为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舟山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介绍了《报告》编写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与特色亮点。该书由总报告、产业、创新、综合四部分组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系统论述了舟山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从“构筑双循环海上开放门户”“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海洋战略重地”“建设山海共美的海上花园城市”“创建共同富裕的海岛样板”“培育独树一帜的海洋文化承载地”以及“推进绿色低碳的海洋生态示范区建设”六个方面为舟山未来发展制定行动指南,同时也为全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报告指出,近年来,舟山围绕建设国家级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锚定“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这一目标定位,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985”行动,海洋经济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认为,未来,舟山海洋经济将在政策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党建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国家迈向深蓝的桥头堡、枢纽型海洋中心城市、开放度更高的自由港和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中国海洋经济将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及舟山相关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黄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