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宁波中院向社会发布做实做优群众解纷“一件事”十大举措,以小切口关注大民生,涵盖了刑事、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涉外审判、环境资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执行等多个领域。
12月27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宁波法院做实做优群众解纷‘一件事’”新闻发布会,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海东,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水维出席会议并介绍十大举措推进情况。
今年,宁波法院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1-11月,全市法院办结案件136148件,18项审判质量管理体系指标,宁波地区全部优于或达到区间。
高水平司法护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面,宁波法院不断完善立体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审结发明专利等技术类案件778件,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技术类案件体量的发展对完善立体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海东介绍,在发明专利等技术类案件的审理中,高效、精准、低成本地查明技术事实至关重要。宁波法院通过强化技术调查官力量配备、加强相关机制建设两方面举措,有力助推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的司法公信力。
据悉,宁波知识产权法庭自2018年开始聘用专职技术调查官,今年专职技术调查官已参与343起案件的审理。还与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作,将中心的专利预审员纳入兼职技术调查官队伍。专、兼职技术调查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同为审判人员查明技术事实提供辅助参谋。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日益显现,对就业质量提升和从业者权益合法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相关案件中,宁波法院结合平台算法、管理规则、行业特点合理审慎认定劳动关系,引导平台及其合作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力求精准保障劳动者队伍建设。
其中,鄞州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方面,出台相关工作指引,界定新业态纠纷的类型和受案范围,从“防、调、立、审、执”五方面推动新就业形态相关纠纷一揽子化解。另一方面,推动鄞州区十部门共同签署《关于新就业形态规范保护与纠纷化解的合作协议》,并联合乡镇街道积极发展新就业纠纷联调联处“10+N”工作机制。
会上还发布了宁波法院做实做优群众解纷“一件事”十大案例。这些案件体现了宁波法院保护创业创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追求公正与效率、倡导诚实守信、守护和谐和美的鲜明导向,是宁波法院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法院的生动实践。(虞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