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全省20%外贸,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十项新进展发布

今年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六周年、扩区三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浙江省自贸办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对浙江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从1.0版建设到2.0版扩区,再到3.0版提升,浙江自贸试验区不仅在产业开放上获得了赋权,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了拓展,而且不断向着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纵深发展。

12月14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浙江义乌召开。会上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聚焦制度型开放,通报了油气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枢纽自贸区、商贸自贸区和营商环境这五大领域的十项新进展。

11.jpg

第六届世界油商大会期间,“2022全球十大船加油港口”排名发布,宁波舟山港以全年602万吨燃料供应量跃居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1-11月,保税船燃加注量646万吨,同比增长超18%,全年有望突破700万吨。

2023年是浙江-新加坡经贸理事会机制建立二十周年,浙新双方签署面向未来新的合作备忘录,设立数字经济专题工作组,体现了双方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意愿。

在此基础上,浙江将依托杭州钱塘区、萧山区、高新(滨江)区,以数字贸易为重点,探索浙-新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

今年,中国贸促会首个自贸试验区(海事商事)调解中心落户舟山,杭州、宁波也分别落地了国际商事法庭,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服务保障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跨境数字贸易健康发展白皮书(2023)》,自贸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在深化改革和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动力支撑下,今年1-10月,浙江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5.9%的新增注册企业,义乌成为该省首个市场经营主体破100万的县级市。

据悉,金义片区发布全球支付平台Yiwu Pay,目前已与全球40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收付主流币种达到21种,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了自己的全球支付渠道,能够有效助力义乌90多万市场主体,上下游210万家中小微企业通过数字支付链接全球。

“浙江自贸试验区还贡献了全省20%的外贸,21.4%的外资,尤其是围绕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港航、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引了一批重量级的外资项目。”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省商务厅副厅长 胡真舫说。

此外,结合企业诉求,针对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浙江提出了5个方面30条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将在近期印发。这个文件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新探索。

下一步,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不断聚焦制度型开放,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虞诗君 施叶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