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浙江之窗”,看新时代“枫桥经验”生动实践


打造“武林大妈”“乌镇管家”“国际老娘舅”等特色品牌,拓展城市版“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被公认为是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这些都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12月1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11.jpg

20年来,浙江推动“枫桥经验”走出了乡村,拓展到城市社区、海岛渔区、网络空间,打造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稳定并行、致富与治安并举、经济与社会并进的新路。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8千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7.77万亿元,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90.8%上升到99.28%。

会上,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建明就“群众唱主角”“群众唱主角”“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四方面,通报了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这些年,浙江发挥数字经济先行优势,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大数据运用、互联网法院等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

2022年,全省9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社会治理中心,建强8.5万个网格、45万个微网格,各类矛盾纠纷办结率达92.97%。

夯实筑牢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浙江加快推进“枫桥式站所”和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有效提升预测预防预警能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省人民法院收案数逐年稳步下降,2022年全省万人成讼率下降至75.5。

“枫桥经验”诞生于浙江,是浙江极具特色的一张“金名片”,今年浙江省人大依法作出了《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强调要健全调解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构建多元调解体系,提升调解法治化水平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特别是明确要推广‘武林大妈’‘红枫义警’‘海霞妈妈’等极具浙江特色的做法,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郑军说。

“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而不变色,离不开创新在基层的推动作用。

此前浙江省委政法委评选出的全省100个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包括消费纠纷、金融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各领域中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方面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形成了共享法庭、解纷码、数智枫桥、全量矛盾纠纷数据库等数字化改革成果,全面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下一步,浙江将持续擦亮新时代“枫桥经验”金名片,走出一条理念更新、效能更好、活力更足、机制更全、领域更宽的省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文/虞诗君、施叶中,摄/李为民、李特颖)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