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打造“有凤来议”新品牌 解锁激活“基层善治”新密码

今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坚持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有凤来议”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融合模式,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金点子”。

建强“两队双线四闭环”机制,打造民意征集新样板

“两支队伍”协同发力,建强民意征集“主力军”。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组建县、镇、村三级专业化工作队伍,各镇各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确保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在全县设立79个直报点,选聘镇村两级人民建议直报员,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梢。

“双线征集”立体覆盖,搭建民意传递“快车道”。线上打造“指尖建言”矩阵,依托省级信访平台和“七彩凤县”社会治理平台,实现“扫码即提、一键直达”。线下创新“红板凳议事会”“平事说理”等载体,推动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听取建议。

“四步闭环”精准施策,打造民意处理“流水线”。建立“征集—提议—办理—转化”全链条工作闭环。通过“日常+专项”精准征集,采用“一事一报”标准化提议,实行“15日内转办、60日内办结”高效办理,建立《人民建议专报》直报机制推动成果转化,推动建议办理从“有回应”向“真解决”转变。自推行该工作法以来,累计征集人民建议410条,推动解决问题390个,采纳成果转化类建议180条。例如,针对凤州镇漫水桥雨季通行难问题,采纳群众建议后筹资近500万元新建钢筋混凝土板桥,彻底解决了191户843人的生产生活通行和1310余亩耕地种植问题。

深化“农民学习会+五个一”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核引领”织密网格,打通治理末梢神经。构建“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穿透式组织体系,科学划分758个网格,配备816名专兼职网格员。龙口社区创新“1246”微治理模式,通过“红板凳议事会”推动居民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主导”,问题解决效率提升60%,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

“一个平台”智慧赋能,构建数字治理大脑。量身打造“七彩凤县”社会治理平台,整合9大类功能、234项服务事项,建立直达群众的微信矩阵,实现民生诉求“精准分类、一键直达”。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办理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964件,办结率92.65%,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套机制”提质增效,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严格执行“1371”督办机制,确保群众诉求1小时内响应、3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事项、7个工作日内处理复杂问题、每月进行1次通报。“农民学习会+建议征集”融合模式推广以来,累计开展活动620余场,参与群众1.9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创新“八个深入一线+民生五本账”做法,展现服务群众新作为

“八个深入一线”主动问需,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大力开展深入一线宣传政策、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秦岭保护、文明创建、安全维稳、信访接待活动,通过“三问三送”等方式主动征集建议。留凤关镇通过“八个深入一线”,推动40余件民生实事高效落地。

“民生五本账”精准施策,变“个案办理”为“系统破题”。建立困难家庭、收入提升、水电气暖、停车不便、物业服务“民生五本账”,对建议实行标签化管理,形成“建账——分账——销账”闭环。龙口社区车棚漏水问题通过该机制实现快速响应与修复。

“红小凤+”志愿服务,变“零星服务”为“常态服务”。常态化开展“红小凤+”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培育“关上说事”“漾·课堂”“古槐树下议事长廊”等特色品牌。杨家坪社区“漾·课堂”带动84名志愿者开展服务31260小时,为400余名青少年提供免费服务46540余人次。留凤关镇“关上说事”品牌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

“有凤来议”的创新实践充分证明,做好新时代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必须建强机制保障,让民意征集“立起来”;必须深化融合发展,让基层治理“活起来”;必须树立实效导向,让民声民生“好起来”;必须创新服务品牌,让民生福祉“实起来”。这“四个必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方法论,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凤县样本”。下一步,凤县将持续深化“有凤来议”品牌建设,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品牌化,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金点子”、激活更强“新动能”。(赵正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