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药香弥漫。近年来,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民生为本”为总遵循,锚定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从昔日“软弱涣散、产业薄弱”的后进村,跃升为“一类示范、富裕文明”的标杆村,先后斩获人才、文化、生态振兴红旗标兵村等多项殊荣,入选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在秦巴大地绘就出“党建红、产业兴、集体强、乡村美、民心齐”的壮丽图景。

筑强红色堡垒激活振兴引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五年来,华坪镇尖山坪村始终将党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以组织建设为根基、机制创新为突破、作风建设为保障,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与“红色引擎”。
组织建设持续提能,党员队伍焕发新生。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党员参与率从60%跃升至85%,流动党员通过线上平台实现“离乡不离党”。通过优化队伍结构,累计发展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储备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等村级后备力量5名,让党组织新鲜血液不断涌现。昔日的后进支部成功逆袭为“一类示范支部”,村干部包片联户制度落地生根,五年间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80余件,整治形式主义问题6个,用实干赢得民心。
党员管理锐意创新,先锋作用充分彰显。首创“五式三卡”精细化管理模式,打破党员管理“一刀切”壁垒:在职党员“履责式”领衔产业项目,无职党员“设岗式”担当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8类公益岗,流动党员“跟踪式”搭建资源桥梁,年老党员“关怀式”献策发展大局,后进党员“帮教式”补齐能力短板。党员张玉仁带头发展林下黄连4000亩,龙海牵头生猪养殖5000头,一个个鲜活案例诠释着“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生动实践。“承诺卡、积分卡、评议卡”的闭环管理,让党员肩上有责任、行动有方向、成效有考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迸发。
作风建设从严从实,廉洁底色愈发鲜明。村“两委”班子带头恪守廉洁自律规定,年均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3次,党支部书记王聪以“指挥员+战斗员”的双重身份扎根一线,带头破解村组热难点问题,“要求班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成为不变的准则。五年间,全村无一起干部吃拿卡要、违规违纪事件,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清风正气中全面增强。

特色产业强基多元发展提质
立足镇坪“中药首位产业”定位,尖山坪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走出一条“中药主导、种养循环、加工延伸”的产业振兴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兴村的金山银山。
主导产业规模化扩张,品牌效应持续凸显。构建起“山上黄连、山腰药材、山下特色种植”的立体产业带,林下黄连种植面积从1500亩拓展至6500亩,成功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黄连1号”“2号”新品种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猪养殖稳步发展,7个牵头养殖场常年存栏量稳定在5000余头;绞股蓝200亩、金银花150亩、魔芋、独活、白芍等道地药材300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7000亩,成为村民致富的“主引擎”。
循环经济提质增效,三赢格局加速形成。金竹园“猪沼药”循环产业园拔地而起,通过畜禽粪污处理技术,实现“养殖-粪污-种植”的生态闭环,沼液灌溉、沼渣回填培育出100亩优质黄连与金丝皇菊,年节约化肥成本15万元,既提升了中药材品质,又守护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产品加工打破瓶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借力中国药科大学科研优势,成功研发金丝皇菊凉茶饮品并投入市场,金银花饮品完成中试阶段,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升级。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五年开展种养殖、产品加工培训40余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红利共享温暖民心。通过“订单拉动、村企合作、资源盘活”三措并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5万元跃升至超50万元,彻底摆脱“薄弱空”困境。连续4年承接中国药科大学100万元农副产品订单,2025年追加10万元订单并拿下学校“镇坪美食”窗口经营权,年贡献集体收益30万元以上;与华万生态农业等企业合作,年获固定分红8万元;盘活集体闲置资源,与联通公司共建宽带合作社,五年实现集体收益8.65万元,收益率达247%。集体经济壮大后,红利更多惠及村民:2023年一次性分红10.3万元,2024年为村民缴纳医保每人补助50元,形成了“集体强、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塑型更要铸魂宜居宜业圆梦
以部门帮扶为助力,以基层治理为保障,以人居环境为底色,尖山坪村汇聚内外合力,让民生福祉不断升级,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三联共建凝聚合力,外部输血转为内生动力。校地联动,中国药科大学5任第一书记扎根驻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00万元,升级党群活动广场、修建黑湾产业路、建立林下黄连种植基地,破解发展瓶颈;提供技术支撑,搭建销售渠道,年帮助销售中药材、农产品200余万元;开展智力帮扶,五年培训5000余人次,为32名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村企联建深化“企业+农户”模式,解决“种得好、卖不掉”难题;党群联心开展“秀美药乡+”系列文化活动50余场,培育“陕西好人”1人、“安康最美家庭”2户,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三治融合筑牢根基,平安乡村深入人心。以自治为基,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拦客令”遏制“无事酒”陋习,村民年均“人情”支出减少0.7万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常态化开展,评选先进典型25人、“十星级文明户”42户,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德治为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组建1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余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法治为本,划分8个网格,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员,矛盾化解工作前置;筑牢安全防线,五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现实。
人居环境内外兼修,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五年投入5000余万元升级基础设施:12.6公里产业路、联户路新修硬化,4.8公里道路安防工程完工,交通瓶颈彻底打破;杨家湾水厂建成投用,4500米雨污分离管道铺设到位,10个村民小组排污难题解决;56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夜空,480亩高标准农田筑牢丰收之基。村容村貌持续提升,1.2公里主干道绿化带生机盎然,垃圾分类收集点、中药广场公厕配套完善,市场化环卫机制让村庄“全天候干净整洁”。村级便民服务站“一站式”代办750余件民生事项,群众满意度达96%;2个标准化卫生室投入使用,党群文化广场成为休闲乐园,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这五年,是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生动体现;是中国药科大学倾情帮扶的有力见证。如今的尖山坪村,村容整洁,游客纷至;乡亲们精神抖擞,山水交相辉映。干部群众正同心携手,全力描绘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屈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