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留坝县,个体经济正以“毛细血管”般的渗透力,成为推动旅游业全域全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该县个体工商户总量达4370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6.64%,其中超30%深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农文旅融合类个体工商户更是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4年,留坝县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79%,民宿与餐饮业年均增长率超20%,直接带动1900余人实现就业,一幅“个体兴旺、旅游繁荣、百姓增收”的共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政策筑基打造个体经济“成长快车道”
“从个体户到企业,只用了1小时就办完所有手续,政策扶持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提及“个转企”经历,留坝县老城印象餐饮店负责人感慨道。这一高效服务的背后,是留坝县以政策为抓手,为个体经济量身定制的培育体系。
留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组建“个体工商户培育服务专班”,协同多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先后出台《市场主体培育三年行动》《留坝县“五上”企业和贸易大个体培育扶持奖励办法》等专项政策,将资金支持精准投向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已为10户符合条件的贸易大个体兑付10万元政策奖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业热情。
为实现“精准滴灌”,该县还印发《个体工商户经营状态摸底调查工作方案》,聚焦旅游、餐饮、零售等重点行业,全面摸排经营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差异化扶持、分类指导奠定基础。在政务服务领域,留坝县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网办率、一次办结率均超99%,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518件个体工商户诉求实现“接诉即办、闭环管理”,办结率达100%,切实打通服务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分类培育从“小而散”到“精而强”的跨越
“以前是小餐馆,现在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美食地标,节庆时营收能翻一倍多。”完成“个转企”的留坝县知味餐厅负责人表示,企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还研发出“木桶鱼”“石头鱼”等特色菜品,借助“陕西商超联赛”“啤酒音乐节”等活动引流,节庆营收同比激增120%。
这一转变,源于留坝县推动个体工商户“提质升级”的系列举措。该县实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通过实地调研、分类筛选、精准指导,成功培育137家兼具地方特色、品牌优势与发展潜力的标杆主体;同步开展“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评选,以典型引路推动个体工商户整体提质。
在政企协同层面,留坝县创新举办17期政企“早餐会”,覆盖企业家255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项,满意率达100%;为54户市场主体兑付稳增长奖励资金136.47万元,切实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针对“个转企”关键环节,该县组建专项服务队开展“一对一”上门帮扶,已推动22家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为企业,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新动能。
此外,留坝县还聚焦知识产权、数字赋能等新兴领域,培育“山坡上文创”“山初润品”等本土品牌,孵化“撇娃子”“传奇老大爷”等23名个体电商达人,年度网销农特产品超1000万元,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双轮驱动模式。
保障护航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民宿价格公开透明,游客住得放心,我们生意也更红火。”留坝县杏林山居民宿负责人介绍,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全县248户民宿酒店主动公开价格涨幅承诺,让旅游消费更透明。
为涵养良好市场生态,留坝县持续开展住宿及餐饮业“稳价提质”行动,发放价格秩序提醒告诫函1500余份、价格标签3000余张,规范市场价格行为;针对计量公平,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景区、餐饮集中区开展“你经营,我检定”上门服务,累计检定计量器具500余台件,守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在监管模式上,留坝县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制定62项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占检查计划总数的73%,较去年同期增长31.91%。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整合监管模式,有效避免多头多层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个体工商户经营负担。
链式共生个体经济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如今的留坝县,182家山间民宿配备700余名本土管家,为游客提供“诗意栖居”体验;120余家农家乐、30家小餐饮店完成改造升级,“留坝招牌菜培育工程”推出140道特色菜品,“留坝木桶鱼”成为县域美食名片;“陕西商超联赛”吸引108支商会球队参赛,打造“足球+美食+文演”跨域融合品牌……2025年上半年,留坝县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20%,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30%,全域旅游活力持续释放。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留坝县深挖本地资源,开发黄精芝麻丸、西洋参露酒、蜂蜜卡瓦斯等30余款特色旅游产品,推动“农业种植—产品加工—旅游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种产销游”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
从鱼香四溢的知味餐厅,到镌刻时光的老街木刻店铺,再到星光点缀的山间民宿,4300余户个体工商户正深度融入旅游产业链,在秦岭腹地走出一条“个体经济与绿水青山共舞”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转型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留坝方案”。(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