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将于10月15日在陕西洛南启幕

秦岭山脉的层林叠翠间,黄河岸边的沃野平畴上,一件件承载着地域密码的地理标志产品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10月15日,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陕西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第六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将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正式启幕。

本次活动以“融三秦文化脉 赋地理标志能”为主题,通过解码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基因,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构建产品溯源—文化叙事—产业增值的完整链条,推动地标产品从“地方珍宝”向“产业引擎”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方水土,一方特产。陕西持续深耕地理标志品牌沃土,潼关肉夹馍、眉县猕猴桃、汉中仙毫、横山羊肉……一批批承载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土特产”变成“金名片”,正成为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知识产权“富矿”。2024年,陕西省地理标志直接产值突破400亿元。

为进一步促进地理标志数字化管理与品牌化推广,本期地理标志赋能区域发展专项活动设置主题演讲、合作签约、成果发布、专题推介等多个环节。其中,“文化与地理标志发展”部分将设置关中、陕南、陕北主题展区,系统展示潼关肉夹馍、汉中仙毫、洛南豆腐等各地特色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市场潜力,与会嘉宾既可品鉴地标美食,还可现场参与制作地标产品,同时展开产品推介;“地理标志全链条赋能”主题推介环节,来自高校、媒体、金融领域的代表,将从专利赋能、电商赋能、金融赋能三个维度展开推介。

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资源、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近年来,陕西以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为目标,创新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通过打造“政府前后端结伴服务,产业上下游综合受益”转化运用推进机制,推动实验室里的硬科技和生产线上的真诉求“供需连通、心意相通”。据悉,作为陕西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品牌活动,“灵犀计划”自启动以来,围绕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挖掘到40余项共性需求,300余项差异化需求,促成签约转化金额2.8亿元,有效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

做强地理标志,推动产业融合。作为“灵犀计划”实施以来首期聚焦地理标志的专题活动,将全方位呈现陕西在地理标志运用与区域协同发展上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与产业效益,助力更多“陕西名片”走向全国,让知识产权的“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雷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