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锹当道具,工装变华服!宁陕“村光大道”点亮平凡人的高光时刻

夜幕低垂,秦岭深处的宁陕县滨河公园灯火辉煌,宛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璀璨明珠。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一位头戴假发、眼角描着皱纹的老奶奶颤巍巍走上台前,用浓重方言喊出一句:“儿啊,老娘来了!”——刹那间,笑声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b3ef345eb3a367fa813b3f6433e94fd7.jpg

这不是某档电视综艺的录制现场,也不是专业剧院的演出,而是一场真正属于普通百姓的文艺盛宴——宁陕“村光大道”。9月19日晚,“匠心绘蓝图 筑梦新时代”住建交通专场文艺晚会在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拉开帷幕。没有明星光环,没有炫目特效,却以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全场观众。

在这里,扫帚成了舞者的律动节拍,铁锹化作T台上的时尚道具,安全帽与测量仪成为最硬核的配饰。而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平日默默无闻的身影:环卫工人、一线建筑工人、城管队员……他们脱下制服、换上戏服,在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923162006_27_26.jpg

26名一线建筑工人集体亮相《工地秀场》,身着由彩条布改制的“时装”,手持水准仪、推车和铁锹,昂首阔步走过T台。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神情从容自信——这不是表演,而是一次对劳动者尊严的庄重礼赞。

“我们每天搬砖砌墙,总觉得这活儿不起眼。”泥瓦工周大友感慨地说,“可当邻居看到我在台上走秀,笑着说‘大友,你那股劲儿真给咱工人长脸’时,我心里突然觉得:原来我也能发光。”

对于许多人而言,站上舞台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突破。25岁的技术员高烽瑞第一次穿上由彩条布缝制的“连衣裙”,双手僵硬地捏着衣角,满脸通红。“我平时连开会发言都紧张,哪敢走T台?”他坦言。

但在舞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遍遍练习:“胯再打开点,步子要柔,跟着节奏晃肩……”他咬牙坚持,从最初的局促不安,到逐渐找到节奏,最终完成了从“工地汉子”到“T台主角”的华丽转身。

这种转变,不只是外在形态的改变,更是内心自信的觉醒。正如参演者县住建局干部闫媛媛所说:“以前我觉得艺术是城里人的事,离我很远。现在我才明白,只要愿意表达,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

这场看似简单的晚会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坚持。总策划张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意见。

而这,正是“村光大道”最动人之处——它不设门槛,不分身份,不论年龄,只问热爱。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这一群众性文化品牌已吸引超两万名群众参与,覆盖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从机关干部到务农妇女,从退休教师到返乡青年,人人可登台,个个有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923162253_28_26.jpg

宁陕“村光大道”早已超越一场普通文艺汇演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基层群众的精神风貌;它是一座桥梁,连接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它更是一种象征——证明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中国人,都有权利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在这里,没有配角,只有主角;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在这里,铁锹可以成为艺术的语言,工装也能绽放时尚的光芒。

在这里,平凡不是宿命,而是孕育伟大的起点。(王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