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宁陕县每年由县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20件民生实事项目,牵头部门全力推进,县人大、县政协全程跟踪监督,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问效”,推动一张张“纸上承诺”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烂尾楼“焕新”:闲置十七载变身县城新地标
8月22日,宁陕县城投资机遇发布会在祥洲大酒店圆满落幕。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宁陕“新地标”,曾经却是当地群众心中的“堵心事”。
自2007年动工后,因资金链断裂、产权纠纷等问题,项目停滞长达17年,沦为一栋破败的烂尾楼,不仅影响县城形象,更浪费土地资源。2022年,宁陕县委、县政府将烂尾楼盘活纳入县城十大民生实事和重点项目,成立由县委常委牵头的工作专班,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厘清产权关系,通过“招商引资 + 连片开发”模式,引进祥洲置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改造。
项目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仅用11个月就竣工投运。短短11个月,折射的却是宁陕县大抓项目建设以及大干快上的建设速度。
“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从重点项目的谋划到建设实行闭环管理,主动靠前服务,夯实领导包抓责任,落实亲商助企抓项目工作制度,积极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宁陕县住建局副局长许启峰介绍,每年牵头部门还对负责的重点项目、民生实事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医疗“提质”:双院升级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新医院快建好了,以后看病不用再跑老远,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9月5日,宁陕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建设现场,不少群众驻足观望,看着即将完工的大楼满脸期待。施工现场,工人正抓紧进行室内吊顶、管线铺设和医疗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负责人郭明翰介绍:“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0%,10月底就能竣工交付。”
作为宁陕县2022年票决通过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规划用地38亩,总投资3.34亿元,总建筑面积46800平方米,分两期实施。项目从规划之初就瞄准二级医院推荐标准和千县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我院业务用房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医院救治体系,提升救治服务能力,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就医、康养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宁陕县医院院长韩斌表示。
与此同时,2019年选址重建,2024年1月正式投用的宁陕县中医医院也正朝着“医、养、药、产”四位一体的二级乙等中医特色医院迈进。
医疗服务的提升,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2024年1月,宁陕县以两所医院升级为契机,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以县医院为牵头总院,整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11个镇卫生院,覆盖78家医疗机构的“县镇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网络。
通过“人才下沉、技术下移、资源共享”,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加速形成,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就诊率、基层门急诊人次、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基层出院人次、下转患者同改革前相比分别增长10.5%、15.8%、16.9%、48%和 43.8%。
“县人大定期开展医改专项督查,县政协组织委员调研献策,倒逼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县卫健医保局局长王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加快提升“三医”协同治理效能、优化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创新医防融合发展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交通“织网”:路通业兴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宁陕县积极推进“公交优先”战略,购置13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开通10条公交线路,设置站点220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90%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持续落实公交票价换乘优惠政策,对65周岁以上持优待证老年人和残疾人、军人、消防救援人员等实行免费乘车,并开通夜间校园专线,解决沿线学生上学难、回家难以及家长接送难的问题。
开通城乡公交只是宁陕聚焦“内畅外联”目标,持续加大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从推动“文旅+健身”融合发展的环长安河城市步道、秦岭乡村绿道,到破解断头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的东河市政路,再到横跨县区的宁石高速、丹宁高速,一条条道路织就出的内畅外联交通网,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拉近了民生温度,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宁陕县将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用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一次次突破性的改革,回应着群众的期盼,践行着民生承诺,让民生福祉像秦巴山水间的暖阳,浸润每一位群众的心田。(谌敏 马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