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留坝:激活历史文化“一池春水” 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层动能

锚定“文化强县”战略目标,陕西省留坝县立足全县发展大局,以机制构建为纲、以保护转化为要、以人才培育为基、以品牌打造为翼,系统性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让秦岭文化、“张良”文化、栈道文化等县域核心文化资源“活”起来、“兴”起来,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全县统筹 织密协同机制“一张网”

留坝县将历史文化传承纳入全县重点工作部署,由县委、县政府牵头顶层设计,印发《2025年留坝县历史文化传承发展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全县各级各部门在非遗传承、栈道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的职责分工,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建立“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文旅、网信、融媒体等部门联动+镇(街道)属地落实”的协同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责任共担,形成“全县齐抓共管、上下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为文化传承筑牢组织保障。

全域发掘 激活县域文化“源动力”

聚焦特色文化资源,留坝县组建文史专家、业务骨干专项团队,系统梳理秦岭文化、“张良”文化、栈道文化、红色文化脉络,深度阐发精神内核,形成《留坝县历史文化资源图谱》,为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撑。依托融媒体矩阵统筹县镇两级宣传力量,持续推送文化主题内容;常态化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传、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举办张良书院“讲读会”“张良文化传承”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文化保护氛围。

全链发力 打造保护转化“新引擎”

保护层面,留坝县统筹资金与技术资源,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对张良庙、留坝厅故城、风云禅寺等重点文保单位开展排危维护,建立重点文物动态监测系统;全面普查非遗资源,梳理出留坝民歌、刺绣、剪纸等45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制定《留坝县非遗传承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转化层面,立足文旅融合发展大局,打造褒斜栈道、连云栈道修复示范体验点2处,培育非遗活态展示体验店及非遗美食基地各1处;整合文创力量,研发张良、秦岭紫柏等主题文创产品40余种,通过景区、老街店铺实现市场转化,让文化资源成为县域发展的“资本”。

全员赋能 夯实人才支撑“硬基础”

留坝县将文化人才培育纳入全县人才工作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建强队伍。设立张良庙博物馆干部培训基地,提升讲解员专业能力;实施“新村民”“文化产业特派员”计划,引进146名新村民、17名文化特派员,助力旅游民宿、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五个一”工程、“四乡”人才工程,激发本土人才活力;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培训志愿者成为历史文化“代言人”,构建“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文化人才培育体系。

全面提质 扩大留坝文化“影响力”

为擦亮“留坝文化”名片,留坝县整合资源成立文化资源挖掘工作专班暨文化创新实验室,聚焦张良、栈道、红色、秦岭、足球、民宿、中华蜂等核心资源,打造具有县域辨识度的城市视觉符号与文化IP。统筹宣传平台,开设“秦岭在留坝”“谋圣张良”“留坝红色记忆”等7个微信公众号,每周更新不少于2条高质量内容,截至目前已发布320余期,总浏览量超4.1万人次,其中“秦岭美学乡村”“民宿与生活”公众号浏览量均破万,推动留坝文化走出县域、走向更广阔舞台。

历史文化是留坝的‘根’与‘魂’,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下一步,留坝县将继续凝聚全县之力深化文化传承实践,完善协同机制、挖掘文化潜能、拓展转化路径,让千年文化遗产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文化支撑。(廖莎)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