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山风轻拂,桂香四溢,秦岭深处一家家藏匿于青山绿水间的民宿小院悄然绽放。
9月10日,在宁陕县皇冠印象民宿,负责人陈洪平一边热情接待游客,一边指着新落成的观景露台感慨:“多亏了‘民宿贷’,我才有资金启动改造项目,我对办好民宿充满信心。”
在宁陕,像陈洪平这样受益于“民宿贷”的经营者并非个例。近年来,宁陕县聚焦民宿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出台《宁陕县旅游民宿贷实施办法》,通过优先受理、快速审批、简化流程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为民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我们全面构建政银企协调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县文旅广电局、人社局,深入走访各类市场主体,摸排信贷需求,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宁陕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泰介绍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民宿、农家乐107家,54处农家民居成功转型为精品客栈,23个重点旅游项目陆续开工,民宿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金融创新的触角不仅止步于民宿经济,更延伸至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在城关镇八亩村“蜂情谷”岭南风情文旅综合体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室内装修;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也已从蓝图变为现实。
随着秦岭祖脉源、皇冠山泉等生态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秦脉清泉水厂完成扩建,包装饮用水产业产值突破4200万元,生态经济与金融支持实现深度融合。
走进宁陕县政务服务中心,刚注册食品公司的张莉通过“宁通办”小程序,体验到了改革带来的便捷。“以前办证要跑7个部门,现在扫码就能掌上通办!”大厅屏幕上实时显示,已有16个部门的1503项服务整合至“宁通办”平台,全程网办率高达88.48%。
依托“容缺后补”承诺制、“最多跑一次”改革、“跨域通办”等制度创新,企业办事效率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吕沼明表示,围绕民宿产业发展需求,宁陕创新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申请材料精简40%,办理时限压缩63%,有效助推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在欧西克电子产业园,一条精密陶瓷基板生产线高速运转。这家曾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如今已跻身陕西省“专精特新”标杆企业行列。“政策包帮我们跨过了生死线!”公司总经理感慨道。县里不仅组织产业链招商会,还帮助企业对接高校技术资源,助力实现技术升级。
宁陕县以“企业育苗术”构建“龙头+链主+小微”雁阵式发展格局。秦创原创新驱动县级平台已搭建完成,引进专家教授30名,新增专利20项。上半年,全县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达28.12亿元,1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产提效。
消费市场的强劲爆发力,印证了宁陕县域经济的突围成效。今年五月启动的“村光大道”文旅活动引发全民狂欢,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6亿次。山珍专卖店里,腊肉、菌菇礼盒成为游客后备厢的“标配”;直播间内,农户捧着蜂蜜罐子侃侃而谈,农产品销售如火如荼。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县游客量同比增长46.8%,旅游收入达7.27亿元,4500万元农产品通过300场助农直播畅销全国,真正实现了“流量变现、产品出圈”。
今年以来,宁陕县坚持“大抓改革、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发展思路,推出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为企为民赋能添力的“组合拳”。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新增市场主体288户,7家“五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县域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宁陕用“小而活”的创新火花,点燃了振兴之路。在敢想敢拼的沃土之上,这片秦岭深处的县域,正以金融之力、改革之智、产业之势,书写着新时代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动人篇章。(王辉 赵晓骞 杨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