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当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宁陕县迎来了清凉旅游热潮。“21℃的夏天”,不仅是气候标签,更成为宁陕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成为当地吸引游客、拉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引擎。依托“村光大道”群众性文化活动,宁陕县通过文化传承全民参与、文化活动全民共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三大路径,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动能,交出了单周游客量超15万人次、总接待量破百万、旅游消费6.27亿元同比增长54.65%的亮眼成绩。
文化植根,全民参与激活本土魅力
宁陕始终坚持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不断巩固群众文化阵地。依托镇、村文共体子(分)中心,按照“一镇一个主题之夜”思路,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发掘利用秦岭IP和本土地域文化资源,将地方元素、传统民俗、非遗特色和儿时记忆巧妙串联融合,从以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复刻80年代婚俗,到以镰刀草帽为道具演绎田埂上的春华秋实,到上世纪农具犁耙与真空包装山货同台走秀,再到以民间艺术快板传递孝义文化传统美德.....通过传统元素的现代化表达,以真实感、村味“土味”唤起共同记忆,引发情感共鸣。文化传承队伍年龄跨度从少年儿童延伸到古稀老人,民间非遗传承人、民歌爱好者同台排练演出比拼,全民覆盖的传承梯队有力推动了文化传承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创造”。
活动赋能,全民共创释放主体能量
宁陕村光大道紧扣“群众即主角、山乡即舞台”核心理念,全力挖掘深藏民间的山歌好手、竹编巧匠、民俗艺人,让挖掘机师傅廖小夫、西部计划志愿者朱永航、“80后”新农人蒲宏田等各行各业的“草根素人”成为主角,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既展现自我又代言宣传家乡。深入实施“百名网络达人”培育计划,广泛动员培训乡村主播,鼓励支持“曹老表”“宁陕谭婆婆”等网红自媒体和基层干部发挥特长,创作宣传精品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家乡人及身边人自觉成为“村光”传播者。台上的村民演员卖力表演,台下观众自发以锅碗瓢盆、水壶等为乐器即兴伴奏喝彩,将猪坐墩、大鹅、乡野山货等“土味十足”超实用、接地气的地方特色作为舞台表演优胜者的奖励,一度成为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中省媒体宣传报道的文旅“名场面”,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网络知名度和美誉度。
成果反哺,全民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宁陕村光大道先后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央视《星光大道》知名选手登台表演,把星光与乡土交织的视听盛宴带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了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省级文明县城,宁陕县牢固树立“文明城市为人民”理念,设置246个‘潮汐摊位’灵活适配客流变化,为村民们贩卖时蔬鲜果提供最大化便利,为商户店家打造“有好市秦岭山珍大集”,“白天是街道晚上是夜市”的三星街上演马路长桌宴,为游客深度参与特色活动、沉浸式感受宁陕地域风情和文化魅力创造良好机会,有力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消费,让群众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宁陕“村光大道”以文化认同凝聚全民合力,以成果共享筑牢可持续根基,日前被中央电视台4天3次聚焦报道。其核心启示在于:乡土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群众参与的主体性;乡村振兴的持久力,终成于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创者”,当山货从“土特产”升级为“文化符号”,“21℃的夏天”便从气候优势升维为情感IP,村光大道为秦岭山区深处、“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宁陕铺就一条星光熠熠的共富大道。(张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