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前精彩到幕后守护 部门协同编织“村光大道”温暖底色

8月23日傍晚六点半,距宁陕“村光大道”正式开场还有一小时,滨河公园入场口处已排起长龙,攒动的人群里满是对演出的期待。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陈浩穿梭其间,一边轻声提醒“请拿好门票,有序排队进场!”,一边将矿泉水、荧光棒递到观众手中,指尖的关怀让微凉的夏夜暖意融融。

人群中,陈浩的目光时刻留意着特殊的身影:见老人脚步迟缓,他立刻上前搀扶;遇孩童踮脚张望,便弯腰将荧光棒塞进孩子手中。这样的贴心并非个例——现场的数十名志愿者们都像陈浩一样,把温暖藏在细节里。“本担心爸妈排队累,没想到志愿者不仅引导得好,还主动递水,心里特别暖。”来自西安的李欣捧着矿泉水,语气里满是感动。

作为“红马甲大军”的一员,陈浩和同事们下午六点就已集结到位。搬运物资、核对座位图、擦拭座位,动作娴熟利落。“开场前要检2000多张票,演出时得盯8个观众区秩序,观众有任何需求,我们随叫随到。”陈浩说。而在县政府广场,电子显示屏正循环播放“村光大道”活动花絮,300个凳子被志愿者摆放得整整齐齐,让无法到滨河公园观看的市民、游客也能同步感受“村光大道”的精彩。从入口引导到后勤保障,12个志愿服务点位的红马甲们穿梭在人群中,成了比舞台灯光更早亮起的“暖光”。

与志愿者们的柔性服务相呼应,公安民警们正用坚守筑起安全防线。在活动场地外围的交通路口,交警张飞飞的反光背心已被汗水浸透,却依然挺直腰板,手中的指挥旗挥舞得有力而精准:“同志您好,车辆请往这边停靠!”“第一次来宁陕,本来还怕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结果一路都有交警指引,特别顺畅,一点不堵,安全感满满。”来自汉中的自驾游客王蒙忍不住驻足称赞。

据张飞飞介绍,每场“村光大道”活动,公安部门都会投入60余名警力,23个固定点位分布在县政府广场、夜市街等关键区域,8支巡逻小分队穿梭在人流中,从落日余晖到夜色深沉。自活动启动以来,公安部门已累计投入警力1480余人次,正是这份“不漏一处、不放一人”的严谨,让游客们能安心沉浸在演出的热闹里。

图片2.jpg

交警指挥交通 王金娥 摄

舞台上歌舞正酣,活动现场的“隐形守护者”同样忙碌。在场地一侧的电力保障车里,电力工人李福冰紧盯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屏幕上跳动的电流参数牵动着他的神经:“舞台灯光、直播设备、应急照明都靠这组线路,一秒都不能断。”为确保活动供电万无一失,宁陕县供电分公司会提前对周边线路进行全面检修,每场活动都安排1辆应急发电车、3名工作人员全程值守,用专业守护“光明”。

而在香气四溢的夜市街,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正逐摊位检查食品安全。“食材要新鲜、餐具要消毒,价格表得贴在显眼位置。” 执法人员戴婷婷掀开小吃摊的防尘罩,仔细查看食材的保质期,“游客来宁陕,不仅要看得开心,更要吃得放心。”活动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以“局所联动”织密安全网,领导带队巡查,每周安排6名工作人员对中心城区开展巡查工作,从餐饮店、酒店到夜市摊位覆盖全县300余家经营主体,从食材采购到卫生条件,从明码标价到消费维权,用细致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来到宁陕都是客”的服务品牌更有底气。

当演出在观众的掌声中落幕,人群渐渐散去,环卫工人邓敏情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她握着扫帚,弯腰在座椅间细细清扫,纸屑、果壳、废弃的宣传页等被一一收进垃圾袋,就连草丛里藏着的小糖纸,也被她用夹子夹了出来。“你看这场地多干净,游客们都很自觉,我就是来‘捡个漏’。”邓敏情的脸上带着笑意,月光洒在她略显疲惫的身影上,却让这份“收尾工作”显得格外温暖。每周,这样的清扫流程她要重复好几次,从舞台区到观众席,从夜市街到停车场,她和同事们用双手把热闹后的宁静,轻轻还给宁陕的夏夜。

活动热度的背后,还有一群“线上宣传员”在默默发力。主播谭娇举着防抖云台,脚步轻快地穿梭在活动现场,镜头时而对准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时而扫过观众席里孩童高举的“秦岭之心・绿都宁陕”手牌。“刚开播半小时,就有上万名网友进来,好多人问‘宁陕在哪儿’‘怎么去’。” 谭娇笑着说,她的直播不只是播热闹,更要当宁陕的“代言人”——网友问美食,她就推荐腊肉、神仙豆腐等;网友问美景,她就介绍筒车湾、子午古道等。像谭娇这样的主播,每场都有30余人到现场,他们用手机把宁陕的热闹与鲜活传到千里之外,让更多人对这片山水心生向往。截至目前,通过邀请专业主播团队深入各镇开展直播培训,全县已成功培育出2000余名乡村主播,他们如同散落各地的“宣传火种”,正用直播的力量为宁陕的发展添砖加瓦,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小城的无限可能。

图片3.jpg

 活动现场航拍 杨稳 摄

“观众看到的是台上的精彩,可支撑这场盛宴的,是多部门上百人的协同作战,是全民参与的磅礴合力。” 宁陕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韩建乐的话,道出了“村光大道”成功的关键。

据悉,活动启动至今,累计吸引游客147.68万人,带动旅游花费7.19亿元。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志愿者的暖心服务、民警的安全守护,是电力工人的光明保障、市场监管部门的细致巡查,更是环卫工人的默默清扫、主播们的积极宣传。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宁陕人拧成一股绳,用各自的付出编织出的温暖底色,也让“村光大道”成为照亮宁陕乡村振兴的“星光大道”。(刘顺枫 谢盛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