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城焕新密码——八大工程解锁宁陕县城的蝶变之路

清晨六点,秦岭深处,宁陕县城还浸润在薄雾与草木清香之中。柏油马路在晨曦中泛着微光,街道整洁如洗,行人步履轻盈。这座小城正用“民生笔触”绘就生态画卷。

近年来,宁陕县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紧扣县城建设“八大工程”,每年实施10件县城民生实事、30个以上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7.25亿元,推动城市空间重构、功能重塑、品质跃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2.png

规划筑基:拉骨架,绘就山水城交融新格局

“蓝图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翻开宁陕县“十四五”规划图册,“三区三线”的空间布局跃然纸上,清晰勾勒出城市发展骨架。

县住建局副局长许启峰介绍:“坚持‘南延北展’战略,着力打造城北新区、城东医养度假区、城西配套服务区及城南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站在城北党校楼顶远眺,昔日边缘地带已崛起为活力新区。祥洲大酒店宾客络绎不绝,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拔地而起,宁陕游客集散中心已现雏形。短短几年间,县城建成区面积从 1.76平方公里大幅跃升至3.19平方公里。

宁陕的规划,不是简单的“摊大饼”,而是以生态为底线、以绿色为底色的科学布局。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真正实现“以绿定城、以景塑城、以文润城”的发展目标。

33.png

民生为先:安其居,托起千家万户“优居梦”

在老街片区的棚改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这片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旧区域,正经历着从“忧居”到“优居”的精彩蜕变。

据项目经理陈伟介绍,目前已建成10栋共计1097套新房。“以前住在小平房,如今竟能住上120平方米的大房子,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回迁居民陈国飞拿到新房钥匙后,早早便开始筹备装修计划。

屋顶防水、道路硬化、加装电梯、强弱电入地、线缆治理等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更让老小区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前天上的网线像蜘蛛网,现在清爽又安全!”居民王慧敏对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生活环境称赞不已。

与此同时,鑫晟豪庭、城投幸福里等高品质住宅相继落成,为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县住建局干部高畅语气坚定地表示:“加快建设3000套高品质住宅,是我们兑现‘住有优居’的庄严承诺。”

畅通血脉:织路网,构建内联外通新速度

“交通就是城市的脉搏。”东河隧道开通当天,出租车司机老赵第一时间体验通行。“一脚油门穿山过,节省了至少十分钟!”这条隧道的建成,是宁陕破解“断头路”“瓶颈路”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宁陕全力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先后完成迎宾大道、长安西街等12条主次干道提档升级,迎宾桥、民安桥等重点桥梁加固焕新,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6平方米。“畅达宁陕”从愿景照进现实,城市交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

此外,还积极推进“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新增城乡公交站点30余个,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90%以上,真正让群众“出门有路、上路有车”。

城市交通不仅关乎效率,更关乎民生温度。宁陕通过“公交优先”“道路微更新”等措施,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

11.png

品质雕琢:精绣花,点亮精致山城高颜值

品质提升,在细微处见功夫。夜幕降临,长安河两岸华灯初上。41栋楼宇轮廓灯、12座桥梁景观灯交相辉映,213盏新路灯不仅照亮归途,更点亮了城市的“颜值经济”。

“每处细节都要精致,每片花丛都要用心。”县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辛长生带领工人修剪花坛,“我们选用了8类适生花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城市美化不止于绿化,8处袖珍公园“见缝插绿”,3万余株花卉四季绽放;14处彩绘墙成为网红打卡地,“秦岭四宝”墙绘、怀旧老照片墙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城市步道与滨河绿道交织成网,总长超过37公里,将“以景区标准打造城市”的理念落到实处。

服务升级:补短板,装满百姓生活小确幸

“锻炼完能随时喝上干净水,真是太方便了!”在滨河公园带孩子玩耍的居民罗阳抹去汗水,笑容满面。这一幕,正是宁陕县实践“微更新”理念的生动写照。

在滨河公园,新增的直饮机、音乐喷泉,以及长安东、西街人行道旁的休憩座椅,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体验。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宁陕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升级。新增公共停车位871个、充电桩10个;改造供水、排水、燃气、弱电等地下管网43.48公里;天然气入户3000户,新建分散式供热站6处,330户居民实现清洁能源供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同时,宁陕还实施“三拆三建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危旧建筑释放公共空间,优化老旧小区绿化与配套设施,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让县城的“里子”更结实,“面子”更光鲜。

惠民共享:增福祉,勾勒一刻钟幸福生活圈

家门口的文体医疗资源,是最实在的获得感。新建成的县中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妇幼保健院与县医院综合楼正在装修。居民陈先生说:“以后看病再也不用再奔波市里,省心又省钱。”

与此同时,宁陕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体育场完成升级,体育综合运动中心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清晨的文化广场上,太极拳队伍行云流水;傍晚的滨河公园里,广场舞音乐欢快律动。“步行15分钟内,锻炼、休闲、看病都能解决!”退休干部苏署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刻钟幸福生活圈”在宁陕加速成型。从社区文化站到健身步道,从便民医疗服务点到儿童游乐设施,宁陕正通过“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把幸福写进百姓生活的日常。

智管善治:暖人心,“721”工作法绣出和谐图景

“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宁陕以“721”工作法为核心,探索柔性执法新模式。70%问题靠服务解决,20%靠管理,10%才用执法,实现执法“零冲突、零投诉”。

城管队员郑晓英每天的工作,从“劝导”开始。“大爷,这里不能摆摊,我帮您挪到指定区域。”这种温情执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在服务供给方面,宁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90%以上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打造集安防、养老、医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

同时,探索“未诉先办”治理模式,出台完善相关制度,主动收集群众诉求,从“解决一个问题”向“治理一类问题”延伸,真正实现“治理向服务”转型。

巍巍秦岭,见证着一座县城的华丽转身。宁陕以“八大工程”为密钥,解锁了山城空间重构、功能重塑、品质升级的焕新密码。当璀璨灯火点亮长安河的夜空,当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头巷尾的“口袋公园”,这座奋力奔跑的“秦岭明珠”,正以其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实践,为三秦大地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写下充满温度与希望的宁陕注脚。(王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