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立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入手,以建立“555”(“五个一”标准、“五个一”环节、“五个一”制度)工作机制为抓手,在全县9个镇、66个村、4个社区全面开展“农民学习会”,调配农民教育“营养套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激活了乡村善治新密码。
一、落实“五个一”要求,推动学习规范化。一是搭建一个学习平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色教育场所、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村史馆、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搭建“农民学习会”理论宣讲、便民服务平台。二是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坚持“一村(社区)一策,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需求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送什么”的原则,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指导村(社区)制定“农民学习会”年度计划。三是组建一支宣讲队伍。以村(社区)为单位,以镇村(社区)组干部、青妇干部、驻村工作队为基本力量,招募乡贤能人、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退休干部、模范好人、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热心群众、志愿者,吸纳县镇包联干部加入,组建一支信念坚定、懂理论、知政策、会宣讲的宣讲队伍。四是灵活一个学习时间。按照“雨天屋里讲、晴天院里讲、闲时白天讲、忙时晚上讲”的原则,巧妙抓住群众农闲时节、纳凉聊天、夜间闲暇等时间,结合农事灵活方式开展,确保每月至少举办1次“农民学习会”,每个农民(居民)每年至少参加1次活动。五是突出一个活动融合。结合村(社区)召开的各类会议、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议事协商、“一约四会”,融合穿插开展“农民学习会”。结合各镇特色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穿插趣味性竞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有奖知识抢答等,不断增强“农民学习会”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采取“五个一”环节,力求学习实效化。一是开展一次红色教育。组织观看红色故事短视频,讲述红色小故事,重温红色党史,开展党史知识答题,传唱红色歌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讲透一个惠民政策。由志愿者采取微宣讲、快板、三句半等方式,在与群众互动中穿插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惠民政策,开展政策解读、答疑解惑,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政策观念。三是传递一个善行义举。邀请各级道德模范、志愿者等开展身边好人先进典型事迹宣讲,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优秀宣讲员等,“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引导群众谈感悟、谈变化、谈设想。四是征集一次意见建议。由村(社区)牵头,以网格为单位,组织村(社区)组干部、网格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线下通过上门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线上通过微信群征求群众的问题诉求,摸清群众急难愁盼,征集意见建议,现场讨论交办。五是开展一次议事协商。通报镇村(社区)重点工作进展、重大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群众关心关注关切事项情况,组织参会群众敞开心扉“说”,开展议事协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讨论协商决定村(社区)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等,并将协商结果和实施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三、实行“五个一”制度,保障学习常态化。一是建立一个积分管理制度。将参与农民学习会纳入积分管理,采取“参与=学习=积分”的运行模式,对积极参与“农民学习会”的群众给予积分,积分作为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评优树模、参与集体经济分红的依据。二是建立一个闭环反馈制度。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咨询疑惑,现场可以答复解决的,现场答疑解惑;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会后由镇党委分级分类交办,建好台账,限时解决并及时反馈。三是建立一个考核奖惩制度。从志愿队伍、经费运转、群众参与、成果展示等方面,建立激励保障办法,确保活动长期坚持下去。由县级各相关部门加强培训指导,确保宣讲志愿者能将理论政策、法律法规讲清讲透。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展示评选,表彰一批学用、宣讲先进典型。四是建立一个承诺践诺制度。由党员干部承诺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并在“农民学习会”上公开承诺,每季度为群众作一次宣讲。由各镇建立承诺台账,对履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五是建立一个双线联动制度。线下开展“农民学习会”的同时,全程录制视频,在官方视频号、抖音号、“爱凤县”APP、“文明实践”云平台、微信群推送,形成线上线下相同步的联动式宣传效应。
通过全域开展“农民学习会”,破解了“讲什么、谁来讲、怎样讲”等关键难题,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坐得住、学得进、用得上,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农民学习会”之“红小凤开讲啦”“平事说理”等一批可复制的志愿服务项目,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棘手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乡村治理效能更加凸显,广大群众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赵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