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做实五个一,巧打三张牌,搭建两个平台,突出三调联动,落实六大保障”为抓手,用系统化思维打造“13236”(谐音“要帮你解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升级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持续做实“五个一”,实现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化。一是坚持“一核引领”。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网格、小区、楼栋延伸,构建“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穿透式组织架构。二是细化“一张网格”。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创新“一网四化”机制,优化176个治理网格,配备1791名网格员、中心户长,构建“县级领导包片、网格长牵头、责任单位包段、中心户长包户”的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了家庭为末稍、干部为纽带、网格为依托的扁平化治理新格局。三是搭建“一个平台”。量身打造“七彩凤县”社会治理平台,嵌入城市管理、民生诉求、社会治安、举报投诉等9大类功能,整合政务、物业等22个二类、234个三类服务事项,群众通过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数字宣传平台、二维码、微信群五个入口反映诉求,报事实现“精准分类,一键直达”。四是组建“一个矩阵”。按照基础群、协调群、指挥群三个级别,分层建立直接服务群众微信群矩阵,县级领导、包抓网格单位领导、下沉干部、中心户长进群入网,及时收集办理民意诉求。五是建立“一套机制”。建立“1371”督办机制,即微信群内群众反映诉求1小时内响应,一般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7个工作日内办结,每月进行1次通报。
二、持续打好“三张牌”,实现基层治理能力高效化。一是打好“减负增效牌”。全面梳理编制乡镇履职事项“三张清单”,审定基本履职事项111项、配合履职事项119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60项。深入开展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集中整治,累计清理不合理事项73项,微信群、政务APP等342个。坚持“并同类、摘虚牌、抓规范、重服务”的思路,对照“六必查”要求,指导村、社区严格按照外部“4+2”、“3+2”和内部8块规范标牌,累计清理不规范挂牌1168块。二是打好“三治融合牌”。走好自治之路,制定下发《凤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指导目录和村(社区)工作事务准入机制(试行)》,指导村(社区)依法行使自治事项54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05项,取消不应出具证明事项27项,指导党群机构在村(社区)设立14类工作机制。走好德治之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为阵地,以万名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常态化开展“红小凤+”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持续开展社区“双报到”和为民服务“一年十件实事”活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走好法治之路,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力推进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已于6月底投入使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机制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坚持县级领导包抓疑难信访案件,推动信访事项实质性化解,使60%的信访问题在村(社区)解决,30%在镇(部门)解决,10%在县级层面解决。三是打好“四下基层牌”。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为抓手,在全县大力开展“八个深入一线”(深入一线宣传政策、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深入企业发展一线、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深入秦岭保护一线、深入文明创建一线、深入安全维稳一线、深入一线信访接待)活动,扎实开展以问生产、问安全、问发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送”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等活动,建立“四员四团四平台”民企服务机制,使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实落细,一大批堵点难题有效解决。
三、持续深化“236”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一是搭建两个平台。按照“一厅式办公、一站式化解”的原则,成立县级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在9个镇设立镇级矛盾纠纷化解分中心,构建了以镇为重点、县为主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二是突出三调联动。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尽最大可能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对难以达成协议的,导入诉讼程序依法处理。三是落实六大保障。出台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服务保障、资金保障、考核保障等六大保障措施,并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纳入平安凤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
通过做实“五个一”,把力量配备到最小的治理单元,构建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和多层级包抓网格责任体系。通过巧打“三张牌”,让基层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走好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机制,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逐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赵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