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满秦岭深处的江口镇,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琅琅书声。与往常不同的是,站在讲台上的 “老师” 们青春洋溢 —— 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正利用暑期开展公益夏令营活动,为江口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特殊的成长礼物。
“往年暑假,留守儿童要么跟着祖辈下地,要么闷在家里刷手机,学习断层成了普遍难题。今年7月中旬,当这11名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来到我们学校,我们立刻腾挪出教室,协调出教学设备,让这场爱心接力迅速落地。孩子们暑期参加这个课程,能学到很多日常课程中很少涉及的知识,孩子们都很高兴,家长和我们也放心!”宁陕县江口小学校长谢力看着教室里专注学习的孩子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据了解,本次公益补课覆盖 4-6 年级学生,每日的课程安排中,不仅有对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安全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情感能力提升课程,来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探索生命意义、增强情绪管理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和乡土主题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家乡独特的非遗技艺。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全新的教学理念。他们用短视频学英语、用积木讲几何,把城里的教学方法搬到了山乡课堂。
“我们是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不同专业的11位同学,通过益微青年乡村夏令营项目来到宁陕江口小学,带着‘助人自助,共同生长’的理念,想为小学生提供一次超越课本的、多元化的素质培养与文化体验之旅。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暑期(课程)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种下一颗爱自己、爱家乡、爱民族的种子,让他们成为内心丰盈、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尚安哲说。
“我最喜欢的是老师教的法律知识课,这节课让我知道了许多法律的知识,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长大之后我想成为一名律师,用这些法律知识保护更多的人。”江口小学六年级学生高兰欣开心地说。
另一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吴军浩则表示更喜欢非遗课程:“这次暑假这些老师给我们开展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我最喜欢的就是非遗课程,里面包含了剪纸、石头画、漆扇等课程。我最喜欢的就是石头画,因为石头画比较有意思,也很抽象,能够锻炼我的想象力,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据了解,公益补课自七月中旬开始,为期半个月。大学生们还计划在结课前举办成果展示会,让孩子们的成长被更多人看见。这些年轻的身影,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努力学习、回报家乡’的种子,这种精神的传承比知识传授更有意义。(马亦灵 胡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