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污水寻“出路” 民生有温度

从“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到“看得见”的生态成效,污水不会凭空消失,那么,污水究竟“去往何方”?在陕西省宁陕县,这个问题早已有了答案。

7月21日,走进宁陕县污水处理厂,亲眼目睹污水“由浊变清”的完整过程。厂区内秩序井然,处理池整齐排列,水流在不同工艺段之间有序流动。工作人员在其间忙碌穿梭,密切关注各项运行参数。

“污水处理,必须从源头着手。”宁陕县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刘涛介绍道,生活污水首先经过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的层层过滤,去除垃圾碎片、塑料袋等大颗粒杂质;随后进入CAST池进行有机物降解,去除COD、氨氮、总磷、总氮生化指标,再历经斜管沉淀投加药剂、转盘过滤及紫外线灯管消毒等多道工序,层层处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目前,宁陕县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量2200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4.1%。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宁陕县水质不仅关系到本地百姓生活用水安全,更牵动着北方千万人口的饮水保障。面对城市用水量逐年攀升、污水处理压力日益增大现实状况,宁陕县秉持“科技为翼、民生为本”理念,持续推动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

“从最初的简易沉淀,到如今融合生物处理、滤池过滤、接触消毒等先进技术的全流程净化,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从‘初有成效’到‘显著改善’跨越式发展。”宁陕县住建局分管干部易守德介绍,同步推进雨污分流系统建设,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更新、供水管网提标等城市更新工程,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织密污水治理网络。

截至目前,建成投用县级污水处理厂1个,镇级污水处理站9个,村级污水处理站32个。通过系统治理和科学管理,真正实现了“污水有去向、生态有保障、百姓得安心”。

治水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理念的革新。为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宁陕县创新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居民走进污水处理厂,见证污水从浑浊到清澈的“蜕变之旅”。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感慨地说:“原来我们日常排放的每一滴水,背后都有这么多科技和人力在默默守护。”

不仅如此,宁陕县还深入推进“河长制”,实施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并在重点河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构建起“天地一体”的智能监管网络,实现河湖监管的全天候、全覆盖。

“过去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够好,长安河可以说是‘脏乱差’。现在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好了,水变清了,长安河变美了,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大批朱鹮‘安家’长安河。”说起宁陕县水环境变化,宁陕县城关镇居民吴娇脸上不时露出笑容。

污水治理,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城北片区污水收集管网项目、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动污水处理从‘达标排放’向‘生态回归’转变。”宁陕县住建局副局长许启峰如是说。

长治河畔,微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白鹭掠过水面,留下一串美丽的涟漪。在这里,污水找到了“出路”,城市有了温度,民生有了回应。(王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