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暑气渐浓的七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脚步与天气同样火热。据悉,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宁陕县以一系列扎实举措,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带。今年,已有33名年轻人通过这片“练兵场”找到心仪工作。
7月14日,走进县教体局,刚毕业的见习生阮红丽正在学生资助中心整理学生们的档案材料。“因为刚走出校园,所以(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是通过这个政策和平台,我现在已经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缓解了我的就业焦虑。”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文件归档要按年度分类”“接待家长时要先倒杯水”等职场细节。
阮红丽的经历正是宁陕县搭建就业见习岗位体系的成功实践。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缓冲期”的现实需求,县人社局从年初就开始梳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重点民企的岗位资源,筛选出政策宣传、窗口服务、项目辅助等适合应届生的见习岗位。
让年轻人安心迈出第一步,需要暖心服务托底。县人社局就业股的办公桌上,放着最新的见习人员名册,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匹配的专业与岗位。县人社局会根据学生专业、喜好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匹配,争取人岗匹配度达85%以上。目前已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27份,前来登记和办理档案托管38人,其中六月份以来成功推荐13人参加见习。
为了让学生少些顾虑,县里还会每季度统一投保人身意外险。“见习这段时间接触到了不同的病例,之后我们还会跟着医生们下乡义诊,能积累更多宝贵的临床经验。而且人社局还统一给我们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我们工作起来更安心了。”在县中医院见习的张永恒说。
见习补贴的及时发放,更是给毕业生吃下“定心丸”。按照当地政策,见习人员每月可领取1700元生活补贴,由单位先行垫付,见习结束后由财政统一补贴。
2024年毕业后就在县发投集团见习的赵俊,见习期满后已跟县发投集团签订劳务协议。“当时选择来这见习,就是看中了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积累经验。而且每个月都有见习补贴,能满足我每个月的花销,让我能安心地在岗位上学习。没想到见习结束后又顺利转正了,现在工作得很顺心。”
这份政策的温暖,不仅体现在对毕业生的关怀上,也精准覆盖了供需两端,为接收见习人员的单位提供了有力支持。对见习期限不少于3个月的见习单位,按照满足条件人数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单位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补贴;对年度接收见习人员见习期满后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按照留用人数每人2000元的标准,追加发放见习单位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补贴。据了解,今年全县已累计兑现见习补贴40人55万余元。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积极提供就业岗位5个。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实习平台,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我们的用人压力。这些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点子’,注入了新活力。”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彭承华介绍道。
据悉,宁陕自2009年起设立见习岗位,覆盖教育、医疗、宣传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已组织1300余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面临高校毕业季,我单位正在开展紧张有序的档案托管和实名登记工作,全力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落实好“1131”就业举措。同时,积极开发岗位,搭建好线上线下招聘等就业供需平台,落实好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兑现好就业创业资金补贴,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针对性帮扶及兜底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牛辉表示。
给青春一个缓冲带,给成长一个练兵场。从零散岗位到系统工程,从临时帮扶到长效机制,这不仅是对“就业优先”理念的生动践行,更彰显着一座小城对青年发展的长远考量,让更多年轻人在就业浪潮中站稳脚跟。(王金娥 马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