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晨雾未散,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城已在鸟鸣与“红马甲”的步履中苏醒。长安河畔,县住建局干部化身“城市美容师”,对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乱停车辆、破损设施及“牛皮癣”广告展开拉网式清理。
这幅晨景,恰似一幅动人的画卷,生动展现了宁陕“志愿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私奉献。不仅让“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的荣誉熠熠生辉,更为秦岭腹地注入了雷锋精神的涓涓细流,共同绘就了一幅民生温暖、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
考场外“静音”守护,为奋斗学子托举梦想
2025年高考前夕,县住建局志愿服务分队发起“静音护考行动”。细致摸排建筑工地、沿街商铺动态,建立噪声源台账。他们提出专业降噪建议,如“午休时段全面禁工”“音响音量严控60分贝以下”,这些措施赢得了广大商户的理解与支持。
高考当日,县交警大队、县公安特警、县住建局等各部门志愿者们早早地就活跃在了考点周围。他们有序疏导人流,贴心设立“爱心服务站”,站内备有应急文具、清凉饮用水及防暑药品,一应俱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他们无声的专注和对学子们深切的关怀。
“看着孩子们从容步入考场,家长们眉头舒展,所有的守候都值得。”一位连续三年参与的志愿者郑小英动情地说。这不仅是噪音管控,更是对教育公平的躬身践行,用“静音”为学子奋斗保驾护航,彰显社区共治的深度与温度。
山水间“流动风景”,擦亮全域旅游亮丽窗口
7月5日,宁陕县“村光大道”龙王镇主题之夜大舞台上,一场“群众唱主角、文化润乡村”主题文旅活动正在热闹举行,“红马甲”志愿者们成为现场一道格外耀眼的风景线。
在“村光大道”活动期间,干部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服务,为外地游客指引演出地点、引导入场就座、介绍参赛规则、鼓励报名参赛等。
“宁陕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家的腊肉最正宗?”面对游客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志愿者们总是笑容满面地耐心解答,用热情和专业,为游客指引出一条条有趣的游玩路线。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不禁称赞道:“这些专业的‘向导’,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宁陕这座城市的温度!”
在筒车湾、上坝河旅游景区,志愿者们更是活跃在各个角落。他们为游客提供景区游览路线咨询,耐心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还积极倡导文明旅游,提醒游客爱护景区环境。
宁陕全县干群深入践行“来到宁陕都是客”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围绕游客需求体验,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优质服务“宠客”“留客”各种贴心周到的服务已经成为展示宁陕全域旅游魅力的一扇明亮窗口。
社区里“幸福再造”,激活自治的根系
7月8日,在长安社区,县住建局志愿者与社区干部联合对幸福桥一侧的乱堆乱放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认真清理环境,还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曾经,“下班抢车位像打仗”是林业局家属院赵女士的烦恼。如今,宁陕县通过“三拆三建三提升”行动,拆除违章建筑、围墙,新增630个停车位,建设口袋公园和乡村绿道,以及“全域花谷”建设,使得县城集镇增添了14万余株花木。
志愿者们还特别关注社区内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面对面进行防诈骗、防溺水、燃气安全等知识宣讲。同时,开展慰问高龄抗战老兵、走访关爱困难党员,走入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家中,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娓娓道家常。
“银龄”志愿服务队更是紧扣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村、社区、敬老院,以《欢庆腰鼓》《太极功夫扇》《秧歌舞》等节目为村民送上精神文化大餐,以文艺演出架起党群“连心桥”。
近年来,宁陕县各部门践行“四下基层”“两个全覆盖”工作法,紧密联结干群,拓宽民意收集途径,在做实上花力气、在做细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细化职责任务、突出群众需求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小事情”,有效增进了干群“鱼水情”,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下一步,宁陕县将持续以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而行,助推新时代文明建设。(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