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为热爱而战,为爱好而战,没有商业炒作,都是自我风采展示的满腔热情。
2025年5月24日,依托秦岭生态资源禀赋,宁陕县正式启动“村光大道”系列文旅活动。活动以“群众即主角、山乡即舞台”为核心理念,通过文化搭台、群众唱戏、产业联动的创新模式,将打造为期三个月的乡村文化盛宴。
作为县域生态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关键实践,“村光大道”承载着推动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势必要走出一条活动出圈、宁陕出彩、经济出效之路。
“出圈”策略,突破地域流量壁垒
一方面,创新机制设计激发全民参与。打破“专业演员主导”传统模式,普通群众参赛率超95%。田间劳作的农民、非遗传承人、个体经营者等“素人”成为舞台核心,覆盖7岁孩童至70多岁的老者,目前,宁陕“村光大道”已吸引2000余人报名,真正实现“摘星不造星”。
另一方面,打造全域传播矩阵扩大声量。县融媒体中心、县文旅广电局携手各镇,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平台发布“村光大道”赛事信息1460余条,浏览量5120余万次,实现了线上的裂变传播。此外,宁陕县紧盯西安高校大学生群体,依托“21℃的夏天·清凉宁陕”生态标签,吸引大学生写生采风团,游宁陕美景,看村光大道,实现线下场景引流。“村光大道”活动启动以来,抖音话题“#宁陕村光大道#”播放量达1742万次,活动启幕稿件《秦岭深处搭起“村光大道”:宁陕创新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
“出彩”亮点,彰显宁陕辨识度
生态资源赋能场景体验。宁陕县森林覆盖率96.24%,居全国第一,负氧离子浓度超世卫标准3倍,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村光大道”活动深度嫁接生态优势,主打“21℃的夏天·清凉宁陕”体验,将滨河公园舞台与山林溪流自然声景融合,夜间山风伴演出的沉浸式场景获游客高频好评。同步开设的“秦岭山珍大集”“有好市小吃一条街”30余个展位展销宁陕腊肉、羊肚菌、香菇,美食区现做洋芋糍粑、玉米锅巴、麻辣豆腐干吸引游客频频驻足,形成“观演+尝鲜”闭环体验。
文化资源活化创新表达。在“村光大道”活动舞台上,既有乡村记忆的现代表达,也有群众创意的无限绽放。历史舞台剧《解放宁陕》、舞台情景剧《宁陕蝶变》、走秀《秦岭稼穑·田园霓裳——快乐农耕时装秀》等节目,通过加入舞美、道具、灯光、音乐等现代元素焕发新生,观众评价“仿佛感知到了祖辈拓荒的精神”。更有七旬退休老人万传武化身“大圣”惊艳亮相,《大圣逛乡村》的诙谐模仿,尽显乡村生活的自在惬意与老人矍铄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还有二胡、唢呐等传统乐器即将登上舞台,为观众奉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服务创新传递在地温度。全县干群深入践行“来到宁陕都是客”服务理念,“村光大道”活动期间大量精品民宿推出折扣套餐;大量干部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服务,为外地游客指引演出地点、引导入场就坐、介绍参赛规则、鼓励报名参赛等;全县免费开放公共及单位内部停车位供外来游客停车休憩,由公安交警、文旅、卫健医保等9个部门组成的“村光大道”活动服务保障队伍集体宣誓,承诺以“最完善的赛事保障、最优质的配套服务、最舒适的旅居环境”服务游客,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出效”转化,激活乡村经济
产业联动释放乘数效应。周末及赛事举办日,县城及周边乡镇的民宿、农家乐常常一房难求,入住率峰值达100%。“村光大道”活动带旺了人气,更拉动了消费。农家乐的餐桌前,游客们品尝着本地腊肉、鲜蔬、山珍,每一口都是秦岭的馈赠;特产店里,包装精美的蜂蜜、木耳、香菇成为紧俏伴手礼,销售额节节攀升。“村光大道”活动的品牌效应,也同步提升了宁陕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品牌增值拓宽共富路径。依托“村光大道”活动招募个体商户经营小吃摊位、非遗展演、保洁服务等临时性岗位,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此外,县文旅局举办“酒店、民宿抖音同城营销培训会”,全县24家酒店、民宿经营者参与培训,全面提升宁陕酒店民宿的新媒体营销能力,借势“村光大道”品牌热点,将线上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助力转型高品质服务,持续拓宽增收路径。
长效机制驱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村光大道”活动链接“秦岭之心·绿都宁陕”城市品牌,形成“村光大道+清凉宁陕”双IP矩阵。活动期间,还将持续开展非遗展演、山珍市集、水上运动、自然研学、徒步露营、自驾观光、旅居康养、美食品鉴等“清凉宁陕”系列活动,实现“月月有爆点、季季都出圈”,为宁陕文旅产业长远发展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为期3个月的活动还在火热进行,宁陕“村光大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群众创造力为原点、生态资源为画布、文旅融合为笔墨的乡村舞台,共同构成了这场别样的文旅赛事,也正在书写“绿富同兴”的宁陕发展新篇。(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