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约粮食的行动中,宁强县紧紧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十大提升行动”,结合时令节庆,创新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品牌宣讲,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农民丰收节前夕,宁强县在汉源街道黄坝驿村、舒家坝镇黄家梁村和铁锁关镇河田田旅游度假区等地先后开展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田园朗诵会、田园音乐会和露营音乐节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县内外文化名家、朗读者和文艺爱好者们登台表演,用朗诵、舞蹈、歌唱、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重温文化经典,汲取真理力量,让群众回望粮食的起源、演进和发展,了解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艰辛历程,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意义。活动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实地参观羌文化博物馆和农家小院,近距离认识古老农具,更加直观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我们将劳动课开入中小学实践课堂,融入粮食文化课程,让学生自觉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
特色宣讲倡导节粮爱粮。围绕“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宣讲活动,组建由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法院、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教体等部门和相关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将“宴席微宣讲”等移风易俗宣讲融入其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广大群众发出“珍爱粮食 从我做起”的行动倡议,号召大家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汉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产业富民,建设美丽家乡》微宣讲,讲述黄坝驿村和汉源街道乡亲们产业富民的故事,激励群众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宁强县“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好家风人人夸”群口快板微宣讲,让群众认识到勤俭耕读、以德传家的重要意义。宣讲团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在社区举办“节约粮食,从家庭做起”主题活动,通过分享家庭节约粮食的小妙招,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学校开展“爱粮节粮,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讲述节约粮食的故事,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在企业举办“节约粮食,绿色发展”的专题讲座,鼓励企业员工在食堂文明用餐,减少浪费。特色宣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效地倡导了节粮爱粮的良好风尚。今年以来,该县共开展“宴席微宣讲”、家风家训等宣传宣讲活动200余场次,表彰“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人物360余人次。
移风易俗践行文明新风。在传统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粮食浪费现象。该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和市场监管部门作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餐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的宴请标准,限制菜品数量和规模,鼓励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宾客按需取食。同时,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的引导,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累计发放厉行节约、“光盘行动”提示语桌牌2000余个,标识牌2200余个,围裙5000余个,反浪费宣传页7000余份,并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利用电子显示屏等,积极倡导落实“光盘行动”,共同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强化监管杜绝“舌尖浪费”。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及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该县要求各餐馆酒店、中小学校、景区等餐饮服务经营者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反食品浪费法,将反食品浪费列入日常培训内容,在餐饮行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定期检查各餐饮单位是否有“反浪费”提示,是否“设置半份菜、小份菜”。要求各餐饮单位根据客流量适量进行原材料采购,合理储存,减少备料中的浪费;倡导各餐饮单位建议顾客合理搭配菜品,及时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用餐结束后,主动引导、帮助消费者打包,做到“不剩菜、不剩饭”,有效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苏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