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锂电池突破:星恒青源创新研发全球唯一前驱体合成技术

四川青川县,秦巴山脉南麓的褶皱深处,庄子工业园在群峰环抱中静卧。在这个远离一线科技中心的川北县城,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四川星恒青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突破性创新研发出一项全球唯一的前驱体合成技术。

11.png

如果把锂电池比作电动车的心脏,前驱体便是决定这颗心脏先天禀赋的“基因密码”。2018年,锰基电池企业星恒电源作出前瞻性决策:向上游挺进,掌控电池的“基因源头”,真正释放锰基电池的潜能——星恒青源由此诞生,其定位为锰基材料前驱体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为多晶Mn3O4、单晶Mn3O4和MFO,是制备高性能LMO电池、LFMP电池及钠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前驱体。

深山实验室:锰基前驱体技术的破局者

走进星恒青源厂房,设备运转的低鸣与指示灯的闪烁交织成工业交响曲。2024年末,这里的多晶Mn3O4和单晶Mn3O4产线进入试运行,并即将实现年产5万吨新能源锂电池材料的壮举。

真正让星恒青源跻身全球技术前沿的,是墙上悬挂的19项专利证书。其中最为耀眼的,是一项获得中、美、日、韩等多国专利的MFO前驱体合成技术——它是全球唯一采用“固相法”合成LFMP电池前驱体的技术,彻底革新了前驱体的制造方式。

22.png

传统前驱体合成如同搅拌各色沙粒,微观层面的不均匀性始终难以消除。而星恒青源的固相法工艺,实现了Mn、Fe金属元素的原子级均匀分布,使每支电芯、每个电池模组的性能表现保持如“克隆体”般的高度一致性。

由此诞生的LMO材料具有独特的“单晶”特性。“单晶特性让电池天生拥有更强的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结构异常坚固”,星恒青源技术负责人展示着电镜图像,画面中晶体结构致密如整块巨石。

密码破译:锰基电池性能的奋力一跃

在星恒检测实验室,工程师正在对最新批次的电池进行针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钢针以标准压力贯穿电池后,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整个过程温升<10℃、电压变化<0.2V,展现出极强的安全性。

电池的高安全性,源于材料本征安全性的基因级优化。不止于安全提升,星恒青源的锰基前驱体材料,也使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现了跃迁。

锰基电池因其低成本、高安全和高环境适应性被行业寄予厚望,第一代电动汽车——日产聆风即装配锰基电池,实现全球销量50万辆。但初代锰酸锂基电池比能量较低、循环差的痛点导致了续航里程短、使用寿命短,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

618.png

星恒青源历经多次技术迭代打造的第三代LMO与第二代LMFP材料,并基于此开发了“黄金双核”电池技术,凭借“长循环、高压实、高安全、高比能”的全方位优势,从源头改善原有锰基电池的痛点,让锰基电池真正“强起来”:

导电性比传统工艺提升一个数量级,容量发挥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跃上190Wh/kg新高度;常温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高温循环寿命达1500次以上;-10℃低温充电速度提升20%以上,低温放电续航能力提升15%。

这项从源头出发的创新,不仅解决了锰基技术发展的关键痛点,推动了锰基电池的产业化应用,还助力星恒电源构建锰基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战略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巩固了星恒电源作为锰基电池全球领导品牌的市场地位。

未来已来:基因密码的无限可能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星恒青源的技术图谱正加速扩展。年初获批的“高压实型磷酸盐正极材料”专利,为下一代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盐湖卤水制备层状锰酸锂的新技术,则打开了资源多元化的想象空间。

实验室里,新一代“锰基基因编辑”已启动:MnFeNi氧化物、MnNi氧化物、低压富锂锰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是星恒青源对锰基电池“更强、更安全”基因的持续探索。

从深山实验室到全球锂电材料技术高地,星恒青源使锰基电池完成了一场“基因级”的蜕变。在这里,每一克前驱体材料都承载着改变能源格局的密码,每一条生产线都在为锰基电池注入更强大的“星恒基因”。(陈淑霞

顶部